《归来》

时间: 2025-01-27 04:09:51

幸未缁尘染素衣,归来既避北山移。

田园有味閒方觉,道路多岐晚始知。

栗里新衔五柳传,花蹊旧业四松诗。

少游款段犹嫌累,到处风尘藤一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来
作者:黎廷瑞 〔宋代〕

幸未缁尘染素衣,归来既避北山移。
田园有味閒方觉,道路多岐晚始知。
栗里新衔五柳传,花蹊旧业四松诗。
少游款段犹嫌累,到处风尘藤一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世俗的纷繁之后,依然保持着一份清净与淡泊的心态。他没有被尘世的污浊所沾染,归来之时,已避开了北山的喧嚣。田园的风光让他倍感悠闲,行走在曲折的小路上,逐渐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栗树旁的新枝让他想起了五柳的旧事,花间的小径勾起了他对松树下诗篇的回忆。少游在这里流连,却又觉得这份悠闲带来的负累,四处游荡,却仍感受到风尘的沉重。


注释:

字词注释:

  • 缁尘:指世俗的尘埃,象征繁杂的世事。
  • 素衣:指白衣,象征清白和纯洁。
  • 北山:可能指某个地方的山脉,寓意喧嚣与纷扰。
  • 田园:指乡村的自然环境,象征安宁与宁静。
  • 五柳:源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象征隐逸的生活。
  • 少游:指李白的别号,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典故解析:

  • 五柳:提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少游:李白以“少游”自称,体现出他在游历中感受到的孤独与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多描写田园生活与游历的感受,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归乡之际,反映了他在经历了官场的纷争与社会的喧嚣后,对于田园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在宁静中对过往的思索。


诗歌鉴赏:

《归来》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透过作者的笔触,读者能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诗中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反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用“缁尘”和“素衣”的对比,展示了作者未被世俗所染的清白,彰显出其追求内心安宁的决心。接下来的“田园有味闲方觉,道路多岐晚始知”,则表现了在宁静的田园中,作者对生活的领悟与体会,暗含着在纷扰的路上,只有在静谧中才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诗中提及的“栗里新衔五柳传”,不仅是对陶渊明生活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花蹊旧业四松诗”,则是对过往创作的回忆,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经历的总结和沉淀。最后两句则突出了一种矛盾的心态,尽管身处风尘之中,依然难以摆脱生活的负担,显示出对世俗的无奈与无力。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生活体验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幸未缁尘染素衣:感叹自己未被世俗污染,保持了纯洁。
  2. 归来既避北山移:返回家乡,远离喧闹的北山。
  3. 田园有味閒方觉:在田园中体会到闲适的滋味。
  4. 道路多岐晚始知:在曲折的小路上,方才明白生活的复杂。
  5. 栗里新衔五柳传:栗树旁的新枝让我想起陶渊明的隐逸。
  6. 花蹊旧业四松诗:花间的小路勾起我对往昔诗篇的回忆。
  7. 少游款段犹嫌累:李白的游历虽美,却也令人感到疲惫。
  8. 到处风尘藤一枝:在各处游荡,却难以摆脱生活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缁尘”与“素衣”的比喻,形象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栗树、花蹊等意象象征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反思,体现出一种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与对生活真谛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缁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污浊。
  • 素衣:象征纯洁、清白的心灵。
  • 田园:代表宁静与自然的生活。
  • 五柳:引申出隐逸生活的理想。
  • 藤一枝:象征生活的负担与游荡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缁尘”指的是什么?
    A. 世俗的纷扰
    B. 自然的清新
    C. 个人的追求

  2. “田园有味闲方觉”的意思是:
    A. 田园生活无趣
    B. 田园生活充满乐趣
    C. 田园生活需要时间去体会

  3. 诗中提到的“栗里新衔五柳传”指的是哪个诗人的隐逸?
    A. 白居易
    B. 陶渊明
    C. 李白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强调自然与宁静。
  • 王维《鹿柴》:通过自然景色描绘隐逸之美,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对比两者,可以看出黎廷瑞在反思生活的同时,也对过往的创作有深入的思考,展现出更为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陶渊明研究》
  • 《王维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