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和韵三首》

时间: 2025-01-27 05:46:33

选胜宁辞屐齿尖,摩挲墨妙半儒先。

八年两到人争问,香火灵山似有缘。

意思解释

游灵岩和韵三首

作者: 李壁 〔宋代〕

原文展示:

选胜宁辞屐齿尖,摩挲墨妙半儒先。
八年两到人争问,香火灵山似有缘。

白话文翻译:

我宁愿不穿木屐,去选择美好的景致,
轻轻地抚摸那些书法的妙笔,已是先贤的风范。
八年来我两次到此地,人们都争相询问,
灵山的香火似乎与我有着不解之缘。

注释:

  • 选胜: 选择美好的景色。
  • 宁辞: 宁愿不去。
  • 屐齿尖: 木屐的尖齿,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 摩挲: 轻轻抚摸。
  • 墨妙: 书法的精妙。
  • 半儒: 半个儒者,指代书法的艺术境界。
  • 香火: 祭祀的香火,象征着佛教圣地的香火旺盛。
  • 灵山: 灵岩的别称,指代山的灵气。

典故解析:

灵岩是道教和佛教的圣地,代表灵性的寄托与文化的交流。诗中提到的“香火”暗示了灵岩作为佛教圣地的崇高地位,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著称,并常常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不少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壁游历灵岩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美和文化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灵山佛教文化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灵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对文化艺术的向往。开篇“选胜宁辞屐齿尖”点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珍视,而“摩挲墨妙半儒先”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通过“八年两到人争问”,诗人流露出对灵山的依恋与深厚情感,不仅仅是一次游历,而是灵魂与自然的共鸣。最后一句“香火灵山似有缘”,将个人情感与灵山的文化背景结合,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选胜宁辞屐齿尖”:意指诗人宁愿不穿着木屐,选择去欣赏美景,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
    • “摩挲墨妙半儒先”:轻轻抚摸书法艺术,表现出对先贤的敬仰与追求。
    • “八年两到人争问”:诗人经过多年再访灵岩,说明其与灵岩的缘分,吸引了他人询问。
    • “香火灵山似有缘”:表达了诗人与灵山之间深厚的情感和缘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书法艺术相联系,反映出诗人的多重情感。
    • 拟人:通过“人争问”表现出灵山的吸引力,赋予自然以人格化的特征。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深厚联系。通过对灵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灵性与哲思。

意象分析:

  • 屐齿尖: 象征旅途的艰辛与选择的坚定。
  • 墨妙: 代表书法艺术的精湛与文化传承。
  • 香火: 象征宗教信仰的力量与灵山的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灵山”是什么地方?

    • A. 自然山脉
    • B. 佛教圣地
    • C. 历史遗址
  2. 诗中的“摩挲墨妙”主要指代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书法艺术
    • C. 诗歌创作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 杜甫《望岳》: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壮丽的自然与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壁与王维的诗歌都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壁更强调人与文化的连接,而王维则更多呈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壁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