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

时间: 2025-01-27 03:38:01

江东多果实,橄榄称珍奇。

北人将就酒,食之先颦眉。

皮核苦且涩,历口复弃遗。

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我今何所喻,喻彼忠臣词。

直道逆君耳,斥逐投天涯。

世乱思其言,噬脐焉能追。

寄语采诗者,无轻橄榄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东多果实,橄榄称珍奇。
北人将就酒,食之先颦眉。
皮核苦且涩,历口复弃遗。
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我今何所喻,喻彼忠臣词。
直道逆君耳,斥逐投天涯。
世乱思其言,噬脐焉能追。
寄语采诗者,无轻橄榄诗。

白话文翻译

江东地区盛产水果,橄榄被认为是珍贵的。北方人喝酒时,吃橄榄却先皱眉头。橄榄的皮和核苦涩难忍,吃过后又常常被丢弃。过了一段时间,才会慢慢体会到它的甘甜。我现在要用什么来比喻呢?正如那些忠臣的话。忠臣直言逆耳,最终被贬谪到天涯海角。国家动乱时,想起他们的话,悔恨又有什么用呢?我想对写诗的人说,千万不要轻视橄榄的诗。

注释

字词注释

  • 橄榄:一种果实,味苦涩,后来回味甘甜。
  • 北人:指北方人,常与南方的江东地区形成对比。
  • 颦眉:皱眉,形容不喜欢或厌恶的表情。
  • 直道逆君耳:忠臣直言不讳,往往与君主的意志相悖。
  • 噬脐:后悔、懊悔的意思。

典故解析

  • 忠臣词:古代忠臣常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屈原、贾谊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字季子,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及散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乱的时代,诗人借橄榄的苦涩与甘甜,表达对忠臣言辞的理解与感慨,反映了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橄榄》一诗通过橄榄这一意象,深刻表达了忠臣的处境与心声。诗的开篇以江东的水果为引子,橄榄虽小,却寓意深远。北方人对橄榄的反应,展现了人们对忠言的普遍抵触,正如忠臣的直言常常被误解与忽视。诗中“皮核苦且涩”,描绘了忠臣言辞的难以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体会到其中的甘甜,反映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与反思。

接下来的比喻“喻彼忠臣词”,则直接将橄榄与忠臣的言辞联系在一起,强调忠臣言辞的价值。诗人通过对历史忠臣的回顾,感叹他们的遭遇与真正的价值。在动乱的时代,忠臣之言被误解与遗忘,令人痛心。

最后的寄语“无轻橄榄诗”,不仅是对后世采诗者的告诫,也表达了对忠诚与正直的推崇。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又有对忠臣的无尽怀念,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提到江东的丰饶,点明主题。
  • 第二句引入北方人的反应,反映普遍的抵触情绪。
  • 第三、四句则进一步说明橄榄的苦涩与后来的甘甜,象征忠臣言辞的初叛逆与后价值的领悟。
  • 后续句子则通过忠臣的命运,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 最后语句提醒后人珍视忠臣之词,富有深意。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橄榄比喻忠臣之言,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橄榄的象征,揭示了忠臣言辞的重要性与被误解的命运,表达了对忠诚的珍视和对时代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橄榄:象征忠言,初看苦涩,细品方知甘甜。
  • 酒:象征人们对表面快乐的追求,与深层次的真理形成对比。
  • 皱眉:象征对忠言的拒绝和不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橄榄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甜蜜的果实
    B. 忠臣的言辞
    C. 普通的水果

  2. 诗中提到的“北人”指的是?
    A. 南方人
    B. 北方人
    C. 外国人

  3. “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望
    B. 反思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对酒的描写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王禹偁的《橄榄》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均通过具体意象表达对情感、时间与人生的思考,但王禹偁更倾向于对忠臣言辞的赞美和反思,而白居易则展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王禹偁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