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莺莺燕燕》

时间: 2025-01-10 19:20:27

莺莺燕燕。

摇荡春光懒。

时节近清明,雨初晴、娇云弄暖。

醉红湿翠,春意酿成愁,花似染。

草如剪。

已是春强半。

小鬟微盼。

分付多情管。

痴呆不知愁,想怕晚、贪春未惯。

主人好事,应许玳筵开,歌眉敛。

舞腰软。

怎向轻分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莺莺燕燕。摇荡春光懒。时节近清明,雨初晴娇云弄暖。醉红湿翠,春意酿成愁,花似染。草如剪。已是春强半。小鬟微盼。分付多情管。痴呆不知愁,想怕晚贪春未惯。主人好事,应许玳筵开,歌眉敛。舞腰软。怎向轻分散。

白话文翻译:

小黄莺和小燕子在春光中摇曳,懒洋洋的。时节已经接近清明,刚刚下过雨的娇嫩白云在阳光下变得温暖。醉人的红花湿润如翠,春天的气息酿造出愁绪,花儿好似被染上了色彩,草儿则像被剪裁过一样,春天已然强烈过半。小丫鬟微微期待,托付给那多情的管弦乐。痴傻的人不知愁苦,想必是害怕晚来享春未能习惯。主人好心情,应该会为我们开设美妙的筵席,歌声轻盈如眉,舞姿柔软如腰,怎能轻易分散?

注释:

  • 莺莺燕燕:指春天的小鸟,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摇荡春光懒:描绘春日懒散的气氛。
  • 清明:指农历清明节,春季的一个节气,通常在4月上旬。
  • 醉红湿翠:指春天的花朵鲜艳欲醉,绿叶湿润。
  • 小鬟:指小丫鬟,诗中代指年轻的女子。
  • 玳筵:指用美丽的玳瑁装饰的宴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词创作上有独特风格,以描绘春日景象和抒发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蓦山溪·莺莺燕燕》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青春、爱情的渴望与思考。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似乎是在感慨春光易逝与爱情的无常。

诗歌鉴赏:

整首诗的意境如春日晨光般柔和,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开头以“莺莺燕燕”引入,展现出春天的活力,接着“摇荡春光懒”则营造出一种慵懒的春日气氛。随着“时节近清明,雨初晴娇云弄暖”,诗人巧妙地将时节与天气结合,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又生动的春日场景。

“醉红湿翠,春意酿成愁”,在美丽的春光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丝愁苦,似乎是对青春短暂、爱情无常的感叹。接下来的“花似染,草如剪”则将春天的景色进一步细化,展现出生命的蓬勃与变化。

小丫鬟的期待和多情的托付,让诗歌的情感更加细腻,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求与不安。“主人好事,应许玳筵开”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欢聚,然而“怎向轻分散”又流露出不舍与忧愁,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莺燕燕:引出春天的生机,象征着希望与活力。
  • 摇荡春光懒:表现春日的慵懒态度,暗示时间的流逝。
  • 时节近清明:时间的推移,暗示春光的短暂。
  • 醉红湿翠:生动地描绘了春花的娇艳与春叶的湿润。
  • 春意酿成愁:美好的春天也引发了诗人的愁思。
  • 小鬟微盼:小丫鬟的期待引发对爱情的幻想。
  • 痴呆不知愁:年轻人对愁苦的无知和对爱情的纯真。
  • 怎样轻分散: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与不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醉红湿翠”,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天“酿成愁”,使春天更具情感。
  • 比喻:用花草的变化象征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青春与爱情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短暂时光的不舍。诗歌在美丽的表象下隐藏着深刻的情感,令人感慨。

意象分析:

  • 莺燕:象征青春与生机,是爱情的象征。
  • 春光:代表美好时光,流逝的岁月。
  • 红花翠叶:象征生命的繁荣与美丽,亦是对爱情的寄托。
  • 小鬟:象征纯真与期待,代表年轻人的情感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莺莺燕燕”是用来描绘什么季节的?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2. “春意酿成愁”中的“愁”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财富
    • B. 时间流逝
    • C. 家庭
    • D. 友情
  3. 诗中“小鬟微盼”指的是?

    • A. 小丫鬟对未来的期待
    • B. 小丫鬟对主人的怨恨
    • C. 小丫鬟对工作的厌烦
    • D. 小丫鬟对春天的无感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景,但其主题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下的忧虑,和石孝友的轻快、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