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北楼》
时间: 2025-01-25 17:2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城北楼
作者: 高适 〔唐代〕
北楼西望满晴空,
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
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
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
至今羌笛怨无穷。
白话文翻译
在北楼向西望去,晴空万里无云,
积水与连绵的山峦交融,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急促的湍流声如同利箭般刺耳,
城头的残月如同一弓半月,隐隐可见。
我已羡慕垂钓的老者,
心中却仍惦记着边塞的老翁。
我想问问边境的事情,
至今羌笛的哀怨声依旧无穷无尽。
注释
- 北楼: 指的是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的一座楼阁。
- 湍上: 湍流之上,急流的意思。
- 磻溪: 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意指小河边的老钓者,寓意悠然自得的生活。
- 塞上翁: 指边塞的老人,通常指代边疆的士兵或居住者。
- 羌笛: 羌族的笛子,常用于表达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1年-765年),字达夫,号穷睇,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高适生于盛唐,曾多次出征边疆,作品常反映边塞生活和战士的情感。
创作背景
《金城北楼》写于高适晚年,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边疆情绪的交融,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金城北楼》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色与人情的诗作,具有典型的高适风格。首先,诗的开头以“北楼西望满晴空”引入,展现了辽阔的天空和清澈的景色,给人以开阔的感觉。接着“积水连山胜画中”,将自然景色与画作相提并论,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美的向往。
“湍上急流声若箭”,此句用声音表现动感,形象地描绘出急流的急促与力量,比喻如箭般的速度,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动感。紧接着“城头残月势如弓”则将静谧的夜景与战斗的意象结合,残月如同拉满的弓,暗示着战斗的紧张和不安。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垂竿已羡磻溪老”,表达了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同时“犹思塞上翁”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牵挂,表现出对士人生活的怀念。
最后一句“至今羌笛怨无穷”将全诗推向高潮,羌笛的哀怨声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边疆生活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楼西望满晴空: 诗人站在北楼上,向西眺望,看到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展现了开阔的视野。
- 积水连山胜画中: 积水与连绵的山峦如同美丽的画卷,诗人通过比喻强调自然的美。
- 湍上急流声若箭: 湍流的声音如箭般快速而锐利,传达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 城头残月势如弓: 残月悬挂在城头,形如拉满的弓,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或紧迫的情景。
- 垂竿已羡磻溪老: 诗人羡慕在溪边垂钓的老者,体现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体道犹思塞上翁: 虽然羡慕老者,但心中仍挂念在边塞的老翁,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
- 为问边庭更何事: 诗人想要询问边境的事情,反映出对边疆的关心。
- 至今羌笛怨无穷: 最后提到羌笛的哀怨声音,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切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 “残月势如弓”将月亮比作弓,形象生动。
- 拟人: “羌笛怨无穷”赋予笛子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 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如“垂竿已羡”和“体道犹思”,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边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故乡与历史的深刻怀念,情感基调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楼: 象征着诗人的立足点和观察视角。
- 晴空: 代表开阔、自由,反映诗人的心境。
- 湍流: 象征着时间与事件的快速变化。
- 残月: 代表着孤独与过去的回忆。
- 羌笛: 代表着边塞的哀怨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湍上急流声若箭”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湍流的声音非常轻柔
B. 湍流的声音快速且尖锐
C. 湍流的声音如同乐曲
D. 湍流的声音难以听见 -
“垂竿已羡磻溪老”的意思是: A. 我羡慕在溪边钓鱼的老人
B. 我讨厌在溪边钓鱼的老人
C. 我想要去溪边钓鱼
D. 我曾经是溪边的老人 -
诗中提到的“羌笛”主要象征: A. 快乐
B. 战争
C. 忧伤
D. 富贵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凉州词》- 王之涣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凉州词》 vs 《金城北楼》: 两首诗均描绘边塞情景,但《凉州词》更侧重于表现士兵的壮志与豪情,而《金城北楼》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