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时间: 2025-01-10 19:33:25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李白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寻阳城泛舟彭蠡湖时的情景与心情。江面波动,风吹拂着船帆,船只驶入湖面如同进入了天空的镜子,直向彭湖东去。夕阳西下,细雨渐起,天上的云朵散开,远处的天空显得更加开阔。名山令人兴致盎然,赏景的乐趣无穷无尽。石镜挂着遥远的明月,香炉的烟雾已然消散,犹如彩虹般的美好景象。此时此景让我思念起远方的友人,抬头望去,心中与君同在。

注释

  • 灌婴井:指的是灌婴井,古代著名的井,位于寻阳江旁。
  • 彭湖:指彭蠡湖,位于今湖北省和江西省交界处。
  • 石镜:意指湖面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
  • 香炉:指香炉上燃烧的香,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脱俗著称,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在那样一个时代,诗人常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李白的《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是一首表现友情与自然相结合的诗作。诗中,李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寻阳江的美丽,波动的水面、微风的吹拂、落日的余晖以及远方的名山,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自然景观。同时,通过“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的句子,诗人不仅描绘了眼前的美景,更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的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李白内心的澎湃与对自由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对仗,使得诗的韵律和节奏感更为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再者,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既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也是他与自然、与友人心灵相通的象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描述江面波动,微风吹拂,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2.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船帆扬起,犹如进入天空的镜子,向东驶向彭蠡湖。

  3.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
    夕阳落下,细雨渐起,天空变得开阔,显得更加清澈。

  4.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看到名山,心中生起愉悦之情,游览的乐趣无尽无休。

  5.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湖面如镜,映着遥远的明月;香炉的烟消散如彩虹般美丽。

  6.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在这样的美景之中,思念的情感愈加深厚,仰望天空与友人同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镜挂遥月”,把湖面比作镜子。
  • 对仗:如“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形成平行的对称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示了他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幻与自由。
  • :象征着追求与向往。
  • :象征着思念与团圆。
  • 香炉: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的《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人生的感慨
    • D. 对历史的反思
  2. 诗中提到的“彭湖”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黄河
    • C. 彭蠡湖
    • D. 太湖
  3.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中的“香炉”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谊
    • C. 美好愿望
    • D.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望岳》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但《庐山谣》更强调对山水的赞美,而《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则融合了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