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7:31:56

白草黄沙野色分,古今愁恨满乾坤。

飞鸿点点来边塞,寒雪纷纷落蓟门。

风景凄凉只如此,人情嚣薄复何论。

知机可有桑乾水,未入沧溟早自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草黄沙野色分,
古今愁恨满乾坤。
飞鸿点点来边塞,
寒雪纷纷落蓟门。
风景凄凉只如此,
人情嚣薄复何论。
知机可有桑乾水,
未入沧溟早自浑。

白话文翻译:

白色的草和黄色的沙子交织在一起,野外的景色分外凄凉。古往今来,满腔的愁恨充满了整个世界。飞翔的鸿雁点点飞来边疆,寒冷的雪花纷纷飘落在蓟门。这样的风景凄凉到如此,人情也显得稀薄,不必再多谈。若是明智的人,应该知道桑乾水的流向,未入大海之前,早已感到浑浊。

注释:

  • 白草:泛指野外生长的草,颜色多为白色,象征荒凉。
  • 黄沙:沙土的颜色,暗示了环境的干旱与贫瘠。
  • 飞鸿:指鸿雁,常用作远行或思乡的象征。
  • 蓟门:古代边境的一个地名,通常象征着边疆的寒冷与孤寂。
  • 桑乾水:桑乾河,流经山西,象征着归路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元代诗人、画家,以诗词和山水画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即事二首》是王冕在动荡的元代社会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情冷暖的感受与思考。诗作中的愁绪和对自然的描写,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王冕的《即事二首 其二》表现出诗人在辽阔的边疆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深深的历史愁绪。开头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荒凉,营造出一种凄惨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人世间的苦难与无常。接着,诗人通过飞鸿与寒雪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鸿雁的迁徙象征着思乡之情,而纷飞的雪则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后半部分的“风景凄凉只如此,人情嚣薄复何论”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情冷漠的失望。在如此冷清的环境中,人们的情感似乎变得无关紧要,令人感到无奈与悲伤。最后两句则引导出一种哲理思考:知机的人能够看透时局,而不明智者则在浑浊中迷失,未入沧海之前,早已感到无助与困惑。

整首诗在意境上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感慨,王冕以其独特的视角与精致的情感描绘,深刻揭示了人性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草黄沙野色分:描绘一幅荒凉的自然景色,白草和黄沙的对比,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2. 古今愁恨满乾坤:表达历史悠久的愁恨,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形成了普遍的情感共鸣。
  3. 飞鸿点点来边塞:鸿雁的点点飞来暗示了思乡与迁徙的主题,边塞的环境更是增添了孤独感。
  4. 寒雪纷纷落蓟门:寒雪的形象渲染了环境的冷清,蓟门则象征着边疆的孤立。
  5. 风景凄凉只如此:直接总结前面的描绘,强调自然与人情的冷清。
  6. 人情嚣薄复何论:质疑人情的冷漠,反映出诗人的失落感。
  7. 知机可有桑乾水:暗示智慧与明察的重要性。
  8. 未入沧溟早自浑:表达对未来的无奈与困惑,强调即使未入大海,内心已感到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人际关系的冷漠。
  • 对仗:如“白草黄沙”,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的凄凉为背景,反映出人类情感的冷漠与历史的沉重。诗人通过对边疆的描绘,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对人情的无奈,突出了一种孤独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草:象征荒凉与无情。
  • 飞鸿:代表思乡与迁徙。
  • 寒雪:象征孤独与冷漠。
  • 桑乾水:象征归路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鸿”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迁徙与思乡
    C. 战争的勇士
    D. 边疆的美丽

  2. "古今愁恨满乾坤"中“愁恨”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悲伤
    C. 期待
    D. 冷漠

  3.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的“知机”与“桑乾水”有什么关系? A. 说明物质的丰盈
    B. 表示明智与未来的希望
    C. 反映战争的胜利
    D. 暗示感情的纠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冕《即事二首》李白《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冕更侧重历史的沉重与社会的冷漠,而李白则更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温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