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六言十首》

时间: 2025-01-10 22:13:10

吾犹及见诸老,今谁可寄斯文。

有杰材怕寻斧,无妙质可受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兴六言十首
—— 刘克庄

吾犹及见诸老,今谁可寄斯文。
有杰材怕寻斧,无妙质可受斤。

白话文翻译

我仍然能够见到老一辈的诗人,如今还有谁能承载这些文化和文采呢?
有优秀的才能却害怕被斧头削减,没有精妙的质地又怎么能承受斤两的衡量?

注释

  • 吾犹:我仍然。
  • 见诸老:见到老一辈的人。
  • :寄托、寄托于。
  • 斯文:指文化、文采。
  • 杰材:优秀的才能。
  • 怕寻斧:害怕被削弱、被打击。
  • 妙质:精妙的素质或本质。
  • :指衡量的标准。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斧”和“斤”的比喻用法,指的是对人才的锻造和考验,暗示在严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优秀的人才常常受到挑战和压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豪放,擅长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末期,社会动荡,文化传承面临挑战。诗人感叹时代的变迁与人才的匮乏,体现出对文人境遇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思考。开头两句,诗人提到自己仍能见到老一辈的诗人,反映出他对前辈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然而,紧接着的“今谁可寄斯文”,则表达了对当前社会文人才俊的失望和困惑,似乎在指责当代年轻人缺乏承载文化的能力。

诗中提到的“杰材怕寻斧,无妙质可受斤”,将优秀才华与生存困境相结合,描绘出一种悲观的情绪。优秀的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下难以生存,才华被打压,无法充分发挥。而缺乏内涵的质地又无法承受外部的评价和考量,这使得文化的传承变得愈发艰难。

整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六言句式,简练而有力,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犹及见诸老:诗人表示自己还能见到老一辈的诗人。
  • 今谁可寄斯文:对当前文人才俊的失落感,暗示现代人难以承载传统文采。
  • 有杰材怕寻斧:优秀的人才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难以生存。
  • 无妙质可受斤:缺乏深厚素质的人,无法接受外界的评价和考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斧”和“斤”的比喻,传达了对人才困境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代文化传承的忧虑,反映出对人才匮乏的深思,揭示了文人与时代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传统与智慧。
  • 杰材:象征才华与潜力。
  • :隐喻外部环境的压制。
  • :象征社会的评价标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当代文人才俊的态度是如何的?

    • A. 称赞
    • B. 失望
    • C. 无所谓
    • D. 期待
  2. 诗中提到的“斧”象征什么?

    • A. 人才的磨练
    • B. 外部环境的压制
    • C. 文化的传承
    • D. 诗人的创作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杜甫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刘克庄则更关注文化传承的困境,二者皆体现出对当代社会的深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