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济川知汉州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21:48

千骑拥朱轓,青霞书绣远。

复寻题柱迹,重过充繻关。

晓栈流云湿,秋湖脱叶殷。

久游今得意,真不愧江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
司马光

千骑拥朱轓,青霞书绣远。
复寻题柱迹,重过充繻关。
晓栈流云湿,秋湖脱叶殷。
久游今得意,真不愧江山。

白话文翻译:

千骑在朱色的车辇前簇拥,青色的霞光在远处绣出美丽的画卷。
再次寻访昔日题写的柱子痕迹,重游充繻关隘。
晨曦中的栈道湿润了流云,秋天的湖面上落叶如殷红的花瓣。
久在此地游玩如今得意,真不愧于这江山的壮丽。

注释:

  • 朱轓:朱色的车辇,古代高官的车。
  • 青霞:形容天空的美丽景色。
  • 题柱迹:指在柱子上写下的题字或铭文。
  • 充繻关:古代的一个关隘,象征着交通要道。
  • 晓栈:早晨的栈道,形容清新的气息。
  • 脱叶殷:脱落的树叶,颜色如赤色般鲜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充繻关”是一个著名的关隘,历代文人常以此象征出入的风景与历史的印记。此外,诗人提到的“青霞书绣远”,也可被视作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风严谨,常用典故,重视诗词的内容与结构。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司马光出任汉州知州期间,正值人生得意之时,表达了他对故乡江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江山的热爱和对自身成就的自豪。开头的“千骑拥朱轓”便营造出一种盛大的场面,彰显出作者的地位与荣耀。接着,通过“青霞书绣远”引入了自然景色,使得诗篇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在描述“复寻题柱迹,重过充繻关”时,诗人不仅是在追忆过去的岁月,也是在感慨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诗中的“晓栈流云湿,秋湖脱叶殷”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时光流转的美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久游今得意,真不愧江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豪感与对江山的热爱,反映出他对个人成就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司马光作为诗人的才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骑拥朱轓”:展现出诗人所处的尊贵地位,意象中有一种热闹的场景。
    • “青霞书绣远”:描绘自然美景,暗含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复寻题柱迹”:追忆过去,反映出对往事的思念。
    • “重过充繻关”:再度经过此地,感慨时间的流逝。
    • “晓栈流云湿”:清晨的栈道景象,给人清新之感。
    • “秋湖脱叶殷”:秋天的湖面,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之美。
    • “久游今得意”:诗人因长时间的游玩而满怀得意之情。
    • “真不愧江山”:表达对江山的热爱与自豪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晓栈流云湿,秋湖脱叶殷”。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通过“流云湿”表现出一种情感的流动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成就的反思,表达了对故乡和江山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豪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朱轓:象征权力地位。
  • 青霞:代表自然之美,象征希望和未来。
  • 题柱:象征历史与记忆的积淀。
  • 流云:象征流动的时间与变化。
  • 秋湖:象征人生的成熟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骑拥朱轓”中“朱轓”指的是什么?

    • A. 车辇
    • B. 船只
    • C. 马匹
    • D. 城墙
  2. 诗中“秋湖脱叶殷”主要描绘了哪种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诗人通过“复寻题柱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往事的追忆
    • C. 对生活的抱怨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写送别和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友情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 李白《早发白帝城》:在表达壮丽景色的同时,注重个人的豪情壮志,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