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

时间: 2025-01-11 02:03:20

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

主宾和气敌春温。

雄辩高谈衮衮。

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

笛声幽咽鼓声喧。

却恨更筹苦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
作者:郭应祥

巧节已成昨梦,今宵重倒芳尊。
主宾和气敌春温。雄辩高谈衮衮。
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
笛声幽咽鼓声喧。却恨更筹苦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后的一个夜晚,作者回顾了节日的美好与温馨,感叹时间的短暂。昨夜的欢愉仿佛成了一场梦,如今重温美酒,欢聚一堂。宾主之间气氛融洽,言谈中充满春日的温暖。诗人用烛光照耀,伴随着舞袖轻翻的美妙场景,笛声轻柔,鼓声喧闹,然而却又遗憾于短暂的时光,让人倍感懊恼。

注释

  • 巧节:指七夕这个节日。
  • 芳尊:美酒的酒杯。
  • 主宾:主人和客人。
  • 和气:温和的气氛。
  • 雄辩高谈:指热烈的讨论或辩论。
  • 衮衮:形容人多热闹。
  • 烛花:烛光。
  • 舞袖轻翻:形容女子舞动衣袖的轻盈。
  • 幽咽:形容笛声低沉而细腻。
  • :形容鼓声响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应祥,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涉及节日、风景等,语言清新,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七夕节后的次日,作者在县斋中宴请宾客,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节日欢愉的留恋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西江月(七夕后一日县斋袓)》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与人际间的温情。诗的开头以“巧节已成昨梦”引入,既点明时间的流逝,也为接下来的宴会奠定了基调,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情感。接着,诗人用“今宵重倒芳尊”展现了对美酒的期待,暗示了酒席的丰富与热闹。

在描写宴会的过程中,诗中提到“主宾和气敌春温”,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热烈的讨论和辩论更是增强了气氛的活跃。这种温暖的春意正是通过“雄辩高谈”这一句体现出来,诗人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人们在欢聚时的心情与状态。

“剩把烛花高照,频教舞袖轻翻”则描绘了宴会的细节,烛光照耀下,舞者轻盈的舞姿令人陶醉。诗人通过“笛声幽咽鼓声喧”进一步渲染了场面的热闹与欢快,然而,最后一句“却恨更筹苦短”则让整首诗转向感慨,表明了对美好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

整首诗在欢愉中透出一丝淡淡的伤感,表现了生活的两面:一方面是欢乐与热闹,另一方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伤,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巧节已成昨梦:七夕这个节日已成为昨天的梦境,暗示节日的短暂与美好。
  2. 今宵重倒芳尊:今夜再次举杯畅饮,期待重温昨日的欢愉。
  3. 主宾和气敌春温:主人和客人之间的和谐气氛,像春天一样温暖。
  4. 雄辩高谈衮衮:热烈的讨论和辩论,场面热闹非凡。
  5. 剩把烛花高照:只剩下烛光照耀,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6. 频教舞袖轻翻:舞者不断舞动轻盈的袖子,增添了美感。
  7. 笛声幽咽鼓声喧:笛声幽雅低沉,鼓声则响亮喧闹,形成对比。
  8. 却恨更筹苦短:最后却感叹时光短暂,令人遗憾。

修辞手法

  • 对比:笛声与鼓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多样的情绪。
  • 比喻:将宴会比作春天,增强了诗的意象。
  • 排比:多次使用“声”、“翻”等词,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七夕后的宴会场景,表现了对节日欢乐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短暂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欢聚时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巧节:象征节日的美好与团圆。
  • 芳尊:代表美酒,象征着欢聚与庆祝。
  • 烛花:烛光象征温暖与宁静的氛围。
  • 舞袖:象征着欢快与轻盈,表现节日的喜庆。
  • 笛声与鼓声:代表音乐的多样性与热闹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巧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七夕节
    • C. 元宵节
  2. 诗中“主宾和气敌春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寒冷
    • B. 温暖
    • C. 孤独
  3.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 A. 珍惜
    • B. 忽视
    • C. 往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无题》
  • 温庭筠《梦江南》

诗词对比

  • 李商隐《无题》: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温庭筠《梦江南》:与郭应祥的作品相似,体现了节日的欢愉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用词更为婉约。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 了解宋代诗人的背景与作品。
  2.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提供古诗词的详细注释与解析。
  3. 《中华诗词大典》 - 收录经典古诗词及其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