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时间: 2025-01-24 22:23:53

年芳已远,凉夏疏疏雨。

菊占此时开,背佳期、清秋何处。

滴成金豆,弹破栗文圆,临水槛,倚风亭,全胜东篱暮。

茱萸未结,谁是多情侣。

菖叶与葵花,也相饶、也□羞妒。

主人著意,何必念登高,浮酒面,解烦襟,消尽当筵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仲殊的《蓦山溪》

年芳已远,凉夏疏疏雨。
菊占此时开,背佳期清秋何处。
滴成金豆,弹破栗文圆,
临水槛,倚风亭,全胜东篱暮。
茱萸未结,谁是多情侣。
菖叶与葵花,也相饶也羞妒。
主人著意,何必念登高,
浮酒面,解烦襟,消尽当筵暑。

白话文翻译

时光匆匆,夏天的雨水稀疏而清凉。此时的菊花正好盛开,但与清秋的好时光何处相见?水滴似金豆,弹落在圆润的栗子上,站在水边的栏杆旁,依靠着风中的亭子,比起东篱的黄昏来更显得胜过。茱萸尚未结出果实,谁又是那多情的人呢?菖蒲与葵花,相互依偎又互相妒忌。主人用心良苦,何必再去挂念登高?轻松地饮酒,舒展心情,消去当下的暑意。

注释

  • 年芳已远:指年华已经过去,岁月流逝。
  • 凉夏疏疏雨:指夏天的雨水稀少而清凉。
  • 菊占此时开:此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 滴成金豆:水滴落下,像金豆一样闪亮。
  • 茱萸未结:指茱萸树尚未结出果实,象征未能成全的情感。
  • 登高:古代风俗,重阳节时人们登高望远,寄托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殊(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字仲明,号梅溪。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蓦山溪》是仲殊在某个夏秋交替的时节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蓦山溪》是一首通过细腻描写自然景色而引发人内心感慨的词作。全诗用“年芳已远”开头,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对时光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夏天的雨水、盛开的菊花以及清秋的期待,展现出一种短暂而又珍贵的美。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金豆、栗文、茱萸等细节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尤其是“茱萸未结,谁是多情侣”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的未竟之美,也暗示了人情的复杂与无奈。

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诗人通过饮酒消暑,表达了对烦恼的无所谓与对生活的从容。透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仲殊展现了一个既充满自然之美又饱含人情世故的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芳已远:引入岁月流逝的主题。
  • 凉夏疏疏雨:描绘了时节的变化,营造了清凉的氛围。
  • 菊占此时开:菊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滴成金豆:比喻水滴的美丽,增添了诗的画面感。
  • 茱萸未结,谁是多情侣:暗示爱情的未果,带有一丝失落感。
  • 菖叶与葵花:表现自然界中的情感纠葛,象征人情世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滴成金豆”形象地描绘水滴的美。
  • 拟人:菖蒲与葵花的“相饶与羞妒”,赋予植物以情感。
  • 对仗:如“临水槛,倚风亭”,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洒脱与从容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茱萸:常与爱情相关,未结的果实象征未能实现的愿望。
  • 金豆: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蓦山溪》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仲殊
    • D. 辛弃疾
  2. “茱萸未结”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失落
    • C. 忧伤
    • D. 从容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比较《蓦山溪》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词更偏向于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而仲殊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仲殊诗词解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