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时间: 2025-01-10 21:57:32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

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柔无力,依依怨和□。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
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
柔无力,依依怨和。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
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

白话文翻译:

在柔软的金色阳光下,露珠轻轻滋润着大地。青色的嫩芽刚刚破土而出,轻烟中一枝仍然是那么娇嫩。东风在春天里渐渐变得温暖,轻轻舞动,柔软的春光中夹杂着些许怨愁。旗亭在晚霞中显得格外迷人,清明节也近了。离别的愁绪在心中缠绕,恰似与啼莺深深地询问。灞陵的伤感又一次涌上心头,更加让我思念远方的阳关。在这扳折的时刻,我心中无意,行人却自有更多的怨恨。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金线软:形容阳光像金色的线一般柔和。
  • 玉露:指清晨的露水,形容清新润泽。
  • 拂烟痕:轻轻拂动的烟雾痕迹。
  • 东风著意:东风意图在春天的舞动中传递温暖。
  • 旗亭:指有旗帜的亭子,通常在风景名胜区。
  • 清明:指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节日。
  • 灞陵:指西安附近的灞河,古时为离别之地。
  • 阳关:古代著名的关口,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

典故解析:

  • “阳关”:常用作诗文中的离别意象,历史上是唐代著名的关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殊,字景阳,号天游,南宋时期的词人,以清新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常常蕴含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正值清明前后,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春暖花开的渴望。

诗歌鉴赏:

《蓦山溪》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婉约词,展现了仲殊细腻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离别的惆怅。开头以“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描绘了春日的柔和与生机,透出一种温暖而清新的气息。紧接着“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离别的愁绪逐渐显露。“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将离愁与春意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纠缠。诗的后半部分“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表达出一种对时间和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深沉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的对比,正是仲殊词作的魅力所在,让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金线软,玉露生轻润”:描绘了阳光和露水的温柔,营造出一个春意盎然的氛围。
  • “青头破初芽,拂烟痕一枝犹嫩”:表现了春天植物的生长和生命的脆弱。
  • “东风著意,不放舞间,春渐暖”:东风带来了春天的温暖,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柔无力,依依怨和”:春天的柔和中夹杂着对离别的怨恨,情感的矛盾。
  • “旗亭带晚,又是清明近”:指向清明节的到来,带有思念与哀伤。
  • “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将离别的愁绪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情感的共鸣。
  • “灞陵伤感,那更入阳关”:历史背景的引入,增强了离别的悲伤感。
  • “扳折处,我无心,行人自多恨”:作者在离别的过程中感到无奈与心痛,强调行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金线软”,将阳光比作金色的线条,形象生动。
  • 拟人:如“东风著意”,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具亲切感。
  • 对仗:如“惹尽别离愁,约啼莺深深与问”,形成一种节奏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惆怅,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自然的景象,诗人抒发了个人情感,展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金线:象征着光明与温暖,代表着希望。
  • 玉露:象征着清新与生命的滋润,带来生机。
  • 青头破初芽: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也隐含脆弱。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复苏。
  • 旗亭:象征着人们在风景中的聚集与回忆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金线软”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风
    • B. 阳光
    • C. 雨
    • D. 云
  2. “惹尽别离愁”中的“别离”指的是什么?

    • A. 离开故乡
    • B. 亲人离世
    • C. 与朋友的分别
    • D. 学业结束
  3. 诗中的“阳关”象征什么?

    • A. 归乡
    • B. 离别
    • C. 友情
    • D. 幸福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仲殊的《蓦山溪》更倾向于描绘自然,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词人的细腻与深情,但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仲殊诗词集》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