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酥花)》

时间: 2025-01-22 11:08:09

鸳瓦初凝霜粟。

冰笋旋裁春玉。

巧思化东风,唤省蕊红枝绿。

清淑。

清淑。

会有蜂栖蝶宿。

意思解释

如梦令(酥花)

原文展示:

鸳瓦初凝霜粟。
冰笋旋裁春玉。
巧思化东风,
唤省蕊红枝绿。
清淑。清淑。
会有蜂栖蝶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初冬时节,屋顶的瓦片上凝结了霜珠,像是撒上的小米一样晶莹。冰冷的竹笋被巧妙地裁剪成春天的玉器。春风乍起,唤醒了枝头的花蕊,红花绿叶竞相吐露。清丽而纯净,清丽而纯净,必定会吸引蜜蜂和蝴蝶前来栖息。

注释:

  • 鸳瓦:指的是一种瓦片,形状像鸳鸯,通常用来比喻房屋的屋顶。
  • 霜粟:霜和小米,形容霜冻的景象。
  • 冰笋:指冬天的竹笋,象征着寒冷与清新。
  • 巧思:巧妙的构思或安排。
  • 唤省:唤醒并让人感受到。
  • 清淑:形容清丽而高雅。
  • 蜂栖蝶宿:蜜蜂和蝴蝶栖息、停留。

典故解析:

本词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春”与“冬”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重生,这在古代诗词中是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宋代词人,生活于南宋时期。他的词作风格清丽脱俗,常常描绘自然美景和细腻的情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与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冬交替之际,表达了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景象,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春天的期盼。

诗歌鉴赏:

《如梦令(酥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季的自然景象,将初霜的寒意与春天的生机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开篇“鸳瓦初凝霜粟”用生动的描写勾勒出冬日的清冷,接着“冰笋旋裁春玉”则引入了春的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希望,巧妙地将两者融合。词中“巧思化东风”展现了春风的温暖与生机,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即将到来,生命将重新焕发活力。最后的“会有蜂栖蝶宿”不仅描绘出春天的繁华,也寓意着生命的交融与和谐,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温暖与人间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鸳瓦初凝霜粟:描绘初冬的清晨,屋顶的瓦片上凝结了霜,象征着寒冷的到来。
  2. 冰笋旋裁春玉:用“冰笋”与“春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冬季与春季的对立与转换。
  3. 巧思化东风:春风的到来是一种巧妙的安排,象征着自然的变化。
  4. 唤省蕊红枝绿:春风唤醒了花蕊,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5. 清淑。清淑。:反复强调了春天的清新与高雅。
  6. 会有蜂栖蝶宿: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将吸引生命的聚集,象征着繁荣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比作小米,形象生动。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巧思”,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有良好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期待,展现了生命的韧性与希望,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鸳瓦:象征着居住的温暖与安宁。
  • 霜粟: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冰笋:象征着坚韧与纯洁。
  • 清淑:象征着高雅与清新。
  • 蜂栖蝶宿:象征着生机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鸳瓦初凝霜粟”中的“鸳瓦”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瓦片
    • C) 一种花
    • D) 一种水
  2. 词中提到的“春玉”象征什么?

    • A) 夏天
    • B) 冬天
    • C) 春天的美好
    • D) 秋天的萧瑟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冬天的怀念
    • B) 对春天的期待
    • C) 对秋天的感伤
    • D) 对夏天的赞美

答案:

  1. B) 一种瓦片
  2. C) 春天的美好
  3. B) 对春天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赵彦端的词相比,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情感更加丰富,常常表达对个人情感的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更具哲理性,对比之下,赵的词更显轻灵与清新。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解析》
  3. 《赵彦端研究》

这首《如梦令(酥花)》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希望,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