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为旌城汪伯溱赋》
时间: 2025-01-27 03:48: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先生溪上种修竹,
呼吸溪光餐竹绿。
自应不同此君医,
冰雪之胸元不俗。
我欲相从竹溪中,
已办青蓑黄篾篷。
卧听肃肃摇清风,
一洗满怀尘土空。
只愁一夕风雷起,
变化飞龙葛陂水。
凌云去去固无心,
莫忘溪头舞烟雨。
白话文翻译:
在溪边,您种植了修长的竹子,
呼吸着溪水的光辉,享用着竹子的绿意。
您与那些平常的医生不同,
胸怀冰雪,品格高洁。
我想跟随您走进竹溪,
已经准备好青色的蓑衣和黄色的篾篷。
躺下听那清风摇曳的声音,
将满怀的尘土全都洗净。
唯独担心一夜之间风雷来袭,
变化如飞龙般卷走葛陂的水。
高高在上的去去无心,
不要忘记溪头那舞动的烟雨。
注释:
- 修竹:修长的竹子,象征高洁。
- 呼吸溪光:指在溪边享受阳光与水光,描绘自然的美好。
- 胸元不俗:指内心高洁、不凡。
- 青蓑黄篾:旧时渔人常用的蓑衣,象征隐逸和归隐生活。
- 肃肃:形容风声清脆、轻柔。
- 尘土空:指洗净心灵的尘埃,内心清净。
- 飞龙:形容风雷的猛烈,变幻莫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曾任职于朝廷,后隐居山水之间。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和隐逸生活,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可能创作于他隐居山水之间的某个时刻,表达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篇便以“先生溪上种修竹”引入,生动描绘了竹子的修长与清雅,暗示了诗人对修身养性的追求。接着,通过“呼吸溪光餐竹绿”,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舒适。
诗中“自应不同此君医”,用“医”字暗喻那些世俗的职业,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对庸俗的厌倦。接下来的“我欲相从竹溪中”,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希望与高洁之人共度宁静时光的愿望。
诗的后半部分,从“卧听肃肃摇清风”开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诗人通过“洗净满怀尘土”,表达了对灵魂的净化和内心的宁静。然而,随着“只愁一夕风雷起”,又引入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不可预测性,暗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最后以“莫忘溪头舞烟雨”作结,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意象,既是对自然的留恋,也是对人生的感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溪上种修竹:描绘一位高洁之士在溪边种植竹子,象征着清雅和修身。
- 呼吸溪光餐竹绿: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生活在宁静的环境中。
- 自应不同此君医:与世俗职业相比,强调自己心志的高尚。
- 冰雪之胸元不俗:比喻内心清纯高洁,不受世俗影响。
- 我欲相从竹溪中:表达对竹溪生活的向往,想要追随高洁的生活。
- 已办青蓑黄篾篷:准备好渔夫的装备,暗示归隐的意愿。
- 卧听肃肃摇清风:卧躺听风声,享受自然的安静。
- 一洗满怀尘土空:洗净内心的尘埃,达到一种宁静的境界。
- 只愁一夕风雷起:对自然变化的担忧,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 变化飞龙葛陂水:形容风雨的猛烈,象征人生的波折。
- 凌云去去固无心:心志高远,不受世俗羁绊。
- 莫忘溪头舞烟雨:呼唤对自然的留恋,提醒不忘美好的过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雪之胸”比喻高洁的人格。
- 拟人:如“肃肃摇清风”,形象描绘清风的轻柔。
- 对仗:如“青蓑黄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人生不确定性的思考,体现了隐逸者的理想与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与柔韧,寓意修身养性。
- 溪:代表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寄托诗人的心灵归属。
- 风雷:象征生活的变幻莫测,提醒人要保持内心的宁静。
- 雨:象征滋润与生机,暗示对自然的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蓑黄篾”指的是什么? A. 渔夫的装备
B. 农具
C. 书籍 -
“只愁一夕风雷起”中的“风雷”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生活的不确定性
C. 诗人的烦恼 -
作者对“此君医”的态度是? A. 崇敬
B. 讽刺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王维更多地强调了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程介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