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竹间戏作)》
时间: 2025-01-27 04:08: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竹间戏作)
作者:毛滂 〔宋代〕
玉婴初有排云分。
向晚色娟娟静。
秋入风枝清不尽。
月和粉露,徘徊孤映,
独夜扶疏影。
子猷风调全相称。
是彼此无凡韵。
玉勒前头花柳近。
水边石上,冷依烟雨,
时有幽人问。
白话文翻译:
初秋的傍晚,云雾渐散,天色渐渐安静下来。
秋风轻拂,枝头的气息清新而绵长。
月光与细腻的露珠交融,轻轻徘徊,
在孤独的夜晚映照出摇曳的影子。
你我之间的气质与风度是如此相称,
正因为彼此之间无凡俗之韵。
在青玉的马勒前,花柳的身影近在咫尺。
水边的石块上,冷冷的烟雨依然飘洒,
不时有幽人前来询问。
注释:
- 玉婴:指美玉,象征着高洁的品质。
- 排云分:形容云雾散开,象征清明的天色。
- 娟娟:形容轻盈、柔和的样子。
- 粉露:指细腻的露水,象征清新与纯洁。
- 扶疏影:形容树木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
- 子猷:指才子,常用于形容风度翩翩的人。
- 无凡韵:意指不带凡俗之气,具有独特的风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字方之,号德寿,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后隐居生活。其诗词多描绘山水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在秋天的某个傍晚,于竹林间作,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青玉案(竹间戏作)》是一首富有意境的古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与深厚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珍视。诗中描绘的秋天傍晚,色彩柔和,风轻物静,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玉婴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高洁追求,而“月和粉露”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子猷风调全相称”表达了对于友人气质的赞美,强调了彼此间的默契与共鸣。诗中“水边石上,冷依烟雨”,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似乎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相伴而生的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宁静而深邃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婴初有排云分:初秋时节,天边的云雾渐渐散去,象征着清晰的视野与心境。
- 向晚色娟娟静:傍晚的天色柔和而静谧,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秋入风枝清不尽:秋风轻拂,树枝间的清新气息似乎永无止境。
- 月和粉露,徘徊孤映,独夜扶疏影:月光与露水交融,映照出孤单夜晚中树影的摇曳。
- 子猷风调全相称:对友人的赞美,彼此的气质、风度都正好契合。
- 是彼此无凡韵: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独特魅力与非凡韵味。
- 玉勒前头花柳近:美丽的花柳就在眼前,寓意着生活的美好。
- 水边石上,冷依烟雨,时有幽人问:在烟雨朦胧中,偶尔有幽人前来询问,增添了诗的情境与意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婴”比喻人的高洁品质。
- 拟人: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其情感,如“月和粉露”。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傍晚和与友人的相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高洁追求与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婴:象征高洁、纯净的心灵。
- 秋风: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 月、露:象征清新与静谧的美好。
- 幽人:暗示着追求内心宁静的人,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婴初有排云分”中的“玉婴”指代什么?
- A. 美玉
- B. 秋天
- C. 友人
- D. 月光
-
诗中提到的“子猷”指的是:
- A. 诗人
- B. 朋友
- C. 风调
- D. 孤影
-
“水边石上,冷依烟雨”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温暖
- B. 孤独
- C. 欢乐
- D. 喧闹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毛滂的诗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毛滂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