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田林处士,吟境静无尘。
乱后长如醉,愁来不为贫。
饭蔬留好客,笔砚老斯人。
近法秦州体,篇篇妙入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隐居在石田的林处士,环境清幽而宁静。经历过动乱后,他如同饮酒般陶醉,忧愁也不会让他感到贫困。他以简单的蔬菜款待客人,自己则是一个年老的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接近秦州的体裁,每一篇都妙趣横生,令人入神。
注释:
- 石田:指隐居的地方,寓意清幽的环境。
- 林处士:特指隐士,表示崇尚隐逸生活的人。
- 吟境:吟唱的境界,指诗人所处的宁静氛围。
- 愁来不为贫:即使愁苦,也不在乎物质的贫乏。
- 饭蔬:简单的蔬菜饭菜,表示简朴生活。
- 笔砚:书写的工具,象征诗人的创作生涯。
- 近法秦州体:指诗人所采用的风格接近于秦州的诗歌形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动乱之后,诗人在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与纷扰后,选择隐居以求内心的宁静。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他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文人雅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杭州杂诗和林石田》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隐士林处士的生活状态,展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思考。诗的开头便以“石田林处士”引入,暗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吟境静无尘”描绘出一种出世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追求。之后的“乱后长如醉”则对比了动乱与安宁,表达了经历困扰后的陶醉感。诗中提到“饭蔬留好客”,则是对简朴生活的真实写照,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全诗在字句上简练而意蕴丰厚,表现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最后一句“近法秦州体,篇篇妙入神”则显示了诗人在艺术追求上的严谨态度,强调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与潜心研究。整首诗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田林处士:介绍了隐士的生活环境和身份。
- 吟境静无尘:表现出高雅的吟唱环境。
- 乱后长如醉:通过动乱后的陶醉感,暗示经历的痛苦与释然。
- 愁来不为贫:表达了对物质贫乏的淡然态度。
- 饭蔬留好客:展示了诗人以简朴款待客人的高尚情操。
- 笔砚老斯人:强调了老年人对书法的执着与热爱。
- 近法秦州体:传达出对秦州诗风的追求。
- 篇篇妙入神:每一篇诗作都充满了灵气,令人深思。
修辞手法:
- 对比:动乱与宁静的对比,突显隐士的生活态度。
- 比喻:将愁苦与贫困作比较,强调内心的超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表达对宁静、淡泊名利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爱。诗人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内心的富足与精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田:象征隐逸和自然。
- 林处士: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理想形象。
- 吟境:表现出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内心的宁静。
- 笔砚: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石田林处士”指的是:
A. 一位隐士
B. 一个城市
C. 一个景点 -
“愁来不为贫”意在表达:
A. 对贫穷的无奈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物质的追求 -
诗人所追求的风格是:
A. 唐诗
B. 秦州体
C. 现代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王维《鹿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和谐,风格更具禅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