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猛士缘竿亦壮哉,蹈空舞阔四裴回。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白话文翻译:
壮士依靠着竹竿也显得威武,纵身舞动在空中,气势磅礴,四处回旋。一声白雨声催动着花鼓,十二根竹竿上的花儿全都绽放下来。
注释:
- 猛士:指勇敢的战士或壮士,这里用以表现勇壮之气。
- 缘竿:依靠竹竿,显示出力量和技巧。
- 蹈空:跳跃在空中,表示动作的灵活和高亢。
- 四裴回:四处盘旋,形容舞姿的优美和气势。
- 白雨:这里指代美好的春雨,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花鼓:一种乐器,通常与春天、节庆的欢快场景相联系。
- 十二竿头:指的是舞动的竹竿,象征着节日的庆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其诗风清新自然、气韵生动而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常常融入自然景物,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正月初五的宴会上所作,恰逢春节的庆祝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及对节日氛围的感受。正月初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破五”的日子,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描绘了舞者在春日宴会上翩翩起舞的情景,展现了节日的欢庆气氛。开头两句通过对猛士舞姿的描写,体现了他们的英勇与力量,传达出一种豪情万丈的气势。而“白雨催花鼓”则将舞蹈与自然相结合,展现出春雨带来的生机,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最后一句“十二竿头总下来”不仅描绘了竹竿上绽放的花朵,更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繁盛。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使得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猛士缘竿亦壮哉:描写舞者借助竹竿展现出壮丽的身姿,表现出他们的力量与勇气。
- 蹈空舞阔四裴回:通过“蹈空舞阔”描绘出舞者的灵动和气派,形成一种动态的美感。
- 一声白雨催花鼓:春雨声如鼓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 十二竿头总下来:用“十二竿头”形象化地展示了节庆的热闹和生机,象征着繁花似锦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者比喻为猛士,增强了表现的力度。
- 拟人:将花鼓与春雨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力。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工整之美,例如“蹈空舞阔”与“四裴回”。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好景象,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猛士:象征着力量与勇气。
- 白雨:象征着春天和生机。
- 花鼓:象征着节庆与欢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猛士”的意思是什么? A. 勇士 B. 学者 C. 平民
-
“一声白雨催花鼓”中,“白雨”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
诗中描写舞者的动作用到的词语是? A. 跳跃 B. 蹈空 C. 走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以自然景物为主题,但其风格较为豪放,与杨万里的细腻形成对比。杜甫的《春望》则以忧国忧民的情感为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