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挽刘平父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6:27:01

奕世旂常记姓名,屏山道学蔼馀馨。

流风与世为标的,好义于君见典型。

琴韵祗求追古意,吟怀偏喜旁林扃。

相逢恨晚情犹厚,怅望音容隔杳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奕世旂常记姓名,屏山道学蔼馀馨。
流风与世为标的,好义于君见典型。
琴韵祗求追古意,吟怀偏喜旁林扃。
相逢恨晚情犹厚,怅望音容隔杳冥。

白话文翻译:

追忆刘平父的伟大名字,
如同屏山的道理,温文尔雅,令人铭记。
他那流传的风范,成为世人的榜样,
对君子的义气,堪称一时典范。
我只求在琴声中追溯古人遗韵,
而吟唱的情怀却偏爱那旁边的林间静谧。
相逢之时已感到晚,情意依旧深厚,
但如今只能遥望他的音容,心中感到无限惆怅。

注释:

  • 奕世:指世代相传,常常被记住的意思。
  • 屏山:可能指一种清雅的环境或高洁的气节。
  • 流风:指随风而来的影响或风范。
  • 好义:指重视义气,愿意为他人着想。
  • 琴韵:指琴声的韵律和情感。
  • 吟怀:指吟诵时的情感和心境。
  • 音容:指人的声音和容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吕,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友情、义气等主题,善于抒发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追忆刘平父的情境中,反映了对朋友深厚情谊的怀念,以及对古代道德风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追挽刘平父二首 其一》以追怀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刘平父的深切怀念。诗中以“奕世旂常记姓名”开篇,便传达出刘平父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宛如一面高悬的旗帜,永远铭刻在心。接着,诗人通过“屏山道学蔼馀馨”的描写,形象地展现出刘平父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令人敬仰。

在表达对刘平父的情感时,诗人使用了“流风与世为标的,好义于君见典型”,不仅赞美了刘平父的风范,也反映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接下来的“琴韵祗求追古意,吟怀偏喜旁林扃”,则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追求,同时表达了对安静环境的向往,意象丰富而富有层次感。

最后两句“相逢恨晚情犹厚,怅望音容隔杳冥”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友人音容的无尽怀念,情感真挚而深沉。整首诗承载着浓厚的友谊和对古典文化的向往,是对人生深刻思考的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奕世旂常记姓名:强调刘平父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仍被铭记。
  2. 屏山道学蔼馀馨:描绘其高尚的品格和学识,犹如清雅的山川。
  3. 流风与世为标的:刘平父的风范成为后人的榜样。
  4. 好义于君见典型:他对义气的重视使他成为了典范。
  5. 琴韵祗求追古意:渴望通过琴声追溯古人的情感。
  6. 吟怀偏喜旁林扃:更喜爱那静谧的林间环境。
  7. 相逢恨晚情犹厚:感慨相聚时机已晚,但情感依旧深厚。
  8. 怅望音容隔杳冥:只能远望其音容,心中充满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奕世旂”比喻刘平父的伟大名声。
  • 对仗:如“流风与世为标的,好义于君见典型”,每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展现了对古代道德风尚的追求,情感真挚,充满了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奕世: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个人的价值。
  2. 屏山:代表高洁、清雅的品德。
  3. 琴韵: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承。
  4. 音容:代表着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和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吕的《追挽刘平父二首 其一》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自然风光
    B. 对友人的怀念
    C. 个人成就
    D. 对战争的思考

  2. 诗中提到的“屏山道学”指的是? A. 一种学问
    B. 高尚的品德
    C. 美丽的景色
    D. 古代的书籍

  3. “相逢恨晚”的意思是? A. 很早相逢
    B. 觉得相逢太晚
    C. 不想再相逢
    D. 相逢很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吕则将友情与对古代道德的追求结合在一起,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李吕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