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远山高绝近山低,未必低山肯下伊。
定是远山矜狡狯,跳青涌碧角幽奇。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山高耸入云,近处的山却显得低矮,不一定低矮的山就愿意屈服于高山。
定是远山显得狡猾而骄傲,青色的波涛在幽静的角落中翻涌而起。
注释:
- 高绝:形容山势高耸入云,极其险峻。
- 低:指山的高度相对较低。
- 肯:愿意、愿意屈服。
- 狡狯:狡猾、诡诈,形容山的特性。
- 跳青涌碧:描绘水波涌动的景象,青色的水波在幽深的地方翻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晚号石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及散文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注重细致的观察与生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的时代,杨万里在诗中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独特观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同时反映了他对人世间复杂关系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远山与近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首句“远山高绝近山低”通过对比,揭示了高与低的相对性,进一步引发人们对自然的思考,表现了人们对山水的不同理解与感受。接着“未必低山肯下伊”,诗人用疑问的语气,反思低山是否真的会屈服于高山,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定是远山矜狡狯”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远山描绘成一种狡猾的存在,似乎在与人类的认知进行较量。这种情感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复杂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将自然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的艺术手法。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水的描绘,强化了远山的神秘与不可捉摸。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既对自然保持敬畏,也对人类的局限性有所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远山高绝近山低”:强调高山与低山的对比,暗示高度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 “未必低山肯下伊”:表达对低山的质疑,低山是否愿意向高山屈服,反映出对自然景观的思考。
- “定是远山矜狡狯”:借用拟人手法,赋予远山以情感,表现其复杂的性格特征。
- “跳青涌碧角幽奇”:描绘水波的动态美,增强诗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远山与近山的差异,展现自然的多样性。
- 拟人: 将山赋予人类的情感,让自然充满生动的魅力。
- 象征: 山水象征着人的情感与境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远山: 象征着高远、理想与人类的追求。
- 近山: 代表现实与局限性,暗示人们对生活的认知。
- 水波: 体现流动与变幻,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与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远山高绝”是形容什么? A. 高山的险峻
B. 远处的河流
C. 近处的田野
D. 天空的云彩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低山”是否愿意屈服于“远山”?答案是__。
-
判断题: 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 (对/错)
答案:
- A
- 否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过上湖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表现。杨万里侧重于对山水的细腻观察,而王维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