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所寓唐德明书斋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凫骛行中脱病身,
竹林深处得幽人。
只言官满浑无事,
也被诗愁扰一春。
白话文翻译:
在水鸟飞翔的时节,我摆脱了病痛的束缚,
在竹林深处,遇到了一位隐士。
他只说官职繁忙,事多无暇,
却也被诗的愁苦,困扰了一个春天。
注释:
- 凫骛:凫即野鸭,骛意为飞。这里形容水鸟飞行的情景。
- 病身:身体有病,指诗人过去的身体状况。
- 幽人:隐士,指那些远离尘世喧嚣的人。
- 官满:指官职繁忙,事情很多。
- 诗愁:指因写诗而产生的愁苦。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幽人”作为隐士的代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竹林则常被视作隐士生活的理想场所,与自然融为一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以清新的风格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的书斋中写成,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表达了对官职繁忙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第一句“凫骛行中脱病身”,展现了诗人从病痛中恢复,象征着重生与对生活的重新热爱。而后“竹林深处得幽人”,则引入了隐士的意象,强调了与世隔绝的宁静与安逸。到了后两句,诗人却提到自己在官场的繁忙,无暇顾及诗情,反而被“诗愁”所困扰,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无奈。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整个诗作在意象上以自然和隐士为主线,通过对比与反衬,表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渴望与对世俗繁忙的反思,情感真挚,余韵悠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凫骛行中脱病身:通过水鸟的飞翔,象征诗人恢复了健康,获得自由。
- 竹林深处得幽人:在竹林的深处遇见隐士,反映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只言官满浑无事:隐士虽然官职繁忙,但他实际上无所事事,揭示了官场的虚无。
- 也被诗愁扰一春:隐士也被诗的愁苦所困扰,表达了对创作的思考与困惑。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凫骛”比喻自由的生活状态。
- 对仗:诗句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与官场的繁忙,探讨了生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安静生活和诗意人生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凫骛:象征自由与轻松的生活态度。
- 竹林:代表宁静、隐逸的理想场所。
- 幽人:隐士象征着追求真理与内心安宁的人。
- 诗愁:反映了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感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凫骛”意为: A. 水鸟飞翔
B. 游泳
C. 爬行 -
诗中提到的“幽人”指的是: A. 官员
B. 隐士
C. 游客 -
诗人对官场的看法是: A. 赞美
B. 无奈
C. 忽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隐逸思想,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反映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两者在自然描绘上各具特色,杨万里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陶渊明则强调逃避世俗的理想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