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白刑部闻新蝉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白话文翻译:
在蝉声未曾发出之前,已然感受到岁月流逝。
一旦进入这凄凉的耳朵,仿佛听见那断断续续的琴弦声。
阳光明媚,清晨的露水挂在叶子上,
傍晚来临时,令人畏惧那霞光映照的天空。
为何你在秋天吟咏呢?即使遇到这个时节,也显得悄然无声。
注释:
- 蝉声未发前:指蝉尚未鸣叫的时候,暗示一种预感。
- 流年:指时间的流逝。
- 凄凉耳:形容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 断续弦:比喻声音的间断,象征着哀愁。
- 晴清依露叶:描绘清晨晴朗的景象,露水挂在叶子上。
- 晚急畏霞天:傍晚的天色,红霞映照,让人感到不安。
- 秋卿:指诗人,使用了对友人的称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讽刺时弊、寓意深远著称,尤其擅长骈文和古文。刘禹锡的生平经历颇为坎坷,曾多次被贬,然而他依然保持着热爱生活的态度。
创作背景:
《答白刑部闻新蝉》写于唐代,正值盛夏时节,蝉鸣声声,诗人通过蝉声引发对流年、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作品回应了友人的诗句,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答白刑部闻新蝉》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刘禹锡通过蝉声的描绘,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感伤。开篇以“蝉声未发前”引入,仿佛在提醒人们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诗人以“凄凉耳”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感,伴随蝉声的出现,似乎在感慨岁月的无情。
“晴清依露叶”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然而“晚急畏霞天”却又带来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晚景的忧愁。最后一句“何事秋卿咏”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诗句的回应,虽然是吟咏秋天,却隐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沉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刘禹锡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敏感的艺术触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在蝉声还未响起之前,诗人已然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进入这份凄凉的心境,仿佛听到断断续续的乐音,表达孤独感。
- 晴清依露叶:描绘清晨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晚急畏霞天:傍晚的天色让人感到恐惧,暗示着时间的逼近和生命的有限。
-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询问友人为何在这个季节吟咏,表明即便在美好时光中,内心依旧是宁静的。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蝉声与人类情感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晴清”和“晚急”,形成了音韵的和谐与节奏感。
- 比喻:用“断续弦”比喻内心情感的波动,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抒发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孤独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珍惜与对内心情感的细腻体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露:清晨的露水,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霞天:傍晚的霞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蝉声未发前”意指什么? A. 蝉尚未鸣叫
B. 蝉声已经很响
C. 蝉在树上静止 -
“晚急畏霞天”中“畏”字表示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害怕
C. 忧愁 -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在: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自然美的赞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 孟浩然的《春晓》: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对比,刘禹锡更偏向于哲理与感悟,而白居易则更注重民生与情感的直接表达。两者的作品在同一题材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