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白体赠杨补之》

时间: 2025-02-04 16:30:10

青衫居士断荤血,一榻萧然如在山。

堂下黄花惊岁晚,尊中绿酒觉官闲。

胸中已了一事大,镜里莫惊两鬓斑。

我亦久怀伊洛兴,烦君先为卜禅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衫居士断荤血,一榻萧然如在山。 堂下黄花惊岁晚,尊中绿酒觉官闲。 胸中已了一事大,镜里莫惊两鬓斑。 我亦久怀伊洛兴,烦君先为卜禅关。

白话文翻译:

穿着青衫的居士已戒绝荤腥,独自一人静卧,仿佛置身山中。 堂下的黄花在岁末显得格外醒目,杯中的绿酒让人感到官场的闲适。 心中已解决了一件大事,镜中不必惊讶于两鬓的斑白。 我也长久以来怀有对伊洛的兴趣,烦请您先为我占卜禅门之事。

注释:

  • 青衫居士:指作者自己,穿着青衫的隐士。
  • 断荤血:指戒绝荤腥食物。
  • 一榻萧然:形容居室简朴,清静。
  • 黄花:指菊花,常用来象征岁月的流逝。
  • 绿酒:指美酒。
  • 官闲:指官场生活清闲。
  • 一事大:指一件重要的事情已经解决。
  • 两鬓斑:指头发斑白,象征年老。
  • 伊洛兴:指对伊洛地区的兴趣,这里可能指对佛教禅宗的兴趣。
  • 卜禅关:指占卜关于禅宗的事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苏门四学士”。这首诗是张耒模仿白居易的风格所作,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的兴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官场生活中感到厌倦,向往清静的山林生活,并对禅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的兴趣。诗中“青衫居士断荤血”一句,表明了作者已经戒绝了荤腥,追求一种清静的生活状态。“一榻萧然如在山”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的简朴和宁静。诗中的“黄花”和“绿酒”分别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官场的闲适,而“胸中已了一事大”则表达了作者心中一件大事已经解决的轻松感。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兴趣,希望朋友能为自己占卜禅门之事,显示了作者对禅宗的向往和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衫居士断荤血”:作者自称“青衫居士”,表明自己的隐士身份,并强调已经戒绝了荤腥,追求清静的生活。
  2. “一榻萧然如在山”:形容自己的居室简朴清静,仿佛置身山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
  3. “堂下黄花惊岁晚”:堂下的黄花在岁末显得格外醒目,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也暗示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
  4. “尊中绿酒觉官闲”:杯中的绿酒让人感到官场的闲适,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感受。
  5. “胸中已了一事大”:心中一件大事已经解决,表达了作者的轻松和满足。
  6. “镜里莫惊两鬓斑”:镜中不必惊讶于两鬓的斑白,表达了作者对年龄的坦然接受。
  7. “我亦久怀伊洛兴”:作者长久以来怀有对伊洛地区的兴趣,这里可能指对佛教禅宗的兴趣。
  8. “烦君先为卜禅关”:烦请朋友先为自己占卜禅门之事,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向往和探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榻萧然如在山”,将居室的清静比作山中的宁静。
  • 象征:如“黄花”象征岁月的流逝,“绿酒”象征官场的闲适。
  • 对仗:如“青衫居士断荤血”与“一榻萧然如在山”,“堂下黄花惊岁晚”与“尊中绿酒觉官闲”。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的兴趣。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对禅宗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青衫:象征隐士的身份。
  • 黄花:象征岁月的流逝。
  • 绿酒:象征官场的闲适。
  • 两鬓斑:象征年老。
  • 伊洛兴:象征对禅宗的兴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衫居士”指的是谁? A. 白居易 B. 张耒 C. 苏轼 答案:B

  2. “堂下黄花惊岁晚”中的“黄花”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岁月的流逝 C. 官场的闲适 答案:B

  3. 诗中的“伊洛兴”指的是什么? A. 对伊洛地区的兴趣 B. 对官场的兴趣 C. 对禅宗的兴趣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禅宗的兴趣。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效白体赠杨补之》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禅宗的兴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白居易诗选》:收录了白居易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
  • 《禅宗与中国文化》:介绍了禅宗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有助于理解诗中的禅宗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