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闻德音寄李德升席大光新有召命皆寓永州》

时间: 2025-01-26 04:21:54

尘隔斗牛三月馀,德音再与万方初。

又蒙天地宽今岁,且扫轩窗读我书。

自古安危关政事,随时忧喜到樵渔。

零陵并起扶颠手,九庙无归计莫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尘隔斗牛三月馀,德音再与万方初。
又蒙天地宽今岁,且扫轩窗读我书。
自古安危关政事,随时忧喜到樵渔。
零陵并起扶颠手,九庙无归计莫疏。

白话文翻译:

三月已经过去了很久,尘埃与斗牛星隔得很远,
德音再次传来,仿佛万物都在新生。
今年又蒙天地的宽厚,
不如先打扫窗前,静心读我的书。
自古以来,安危与政事关系密切,
忧虑与欢乐常随时而至,连樵夫和渔民也难以逃避。
零陵的扶颠手势已经兴起,
九庙之间的归计却不能疏忽。

注释:

  • 尘隔斗牛:指尘埃与斗牛星之间的距离。斗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德音:指良好的声望或德行之音。
  • 轩窗:窗户,诗中指代读书的环境。
  • 安危:平安与危险,通常与国家的政治局势有关。
  • 樵渔:樵夫和渔民,指普通人,表明安危与政事的影响是普遍的。
  • 零陵:地名,这里可能指代某种地方势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景山,号石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富有理趣和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被召回朝廷之际,表现了他对国家政事的忧虑和对友人的问候。诗人寄情于书籍,通过读书反思人生与政治,传达出对德行与政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韵律的技巧,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诗的开头用“尘隔斗牛三月馀”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隔离感,暗示着诗人与世事之间的距离。诗人提到“德音再与万方初”,不仅传达了对友人李德升的问候,也表现出对新政局的希望与关注。

接下来的“又蒙天地宽今岁,且扫轩窗读我书”,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纷扰的政治中,他更愿意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知识的滋养。后两联则深入探讨安危与政事的关系,指出无论是高层政治还是普通人,安危都是紧密相连的,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隔斗牛三月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隔阂,表达了对变化的感慨。
  • 德音再与万方初:对新局势的期待。
  • 又蒙天地宽今岁:对生活环境的感恩。
  • 且扫轩窗读我书:提倡静心读书,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渴望。
  • 自古安危关政事:强调安危与政事之间的关系。
  • 随时忧喜到樵渔:表明这种关系是普遍存在的。
  • 零陵并起扶颠手:反映地方势力的兴起。
  • 九庙无归计莫疏:提醒人们不要忽视政治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尘隔斗牛”与“德音再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安危与政治事物相联系,形成深刻的社会寓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政治安危的思考,以及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诗人寻求内心宁静与知识的渴望,体现出一种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斗牛:象征星辰与时间的流逝。
  • 德音:象征道德与声望。
  • 轩窗:象征知识与内心的宁静。
  • 樵渔:象征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尘隔斗牛”指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地理的距离
    C. 文化的隔阂

  2. 诗中提到“德音”是指什么?
    A. 政治的声音
    B. 人的道德声望
    C. 自然的声音

  3. “且扫轩窗读我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忙于政务
    B. 寻求内心的宁静
    C. 追求名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陈与义的《三月二十日闻德音寄李德升席大光新有召命皆寓永州》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人际关系,体现出一种对政治与生活的深刻思考,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欣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