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濬公院怀旧》

时间: 2025-01-24 04:40:31

远公传教毕,身没向他方。

吊客来何见,门人闭影堂。

纱灯临古砌,尘札在空床。

寂寞疏钟后,秋天有夕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公传教毕,身没向他方。
吊客来何见,门人闭影堂。
纱灯临古砌,尘札在空床。
寂寞疏钟后,秋天有夕阳。

白话文翻译:

远公(指一位高僧)传教后已身亡,去了别的地方。
来吊唁的人为何看不见?门徒们都关上了影堂。
纱灯照在古老的石阶上,尘封的札子孤零零地放在空床上。
在寂静的钟声之后,秋天的夕阳照耀着一片孤寂。

注释:

  • 远公:指代一位高僧,传教后已去世。
  • 吊客:前来吊唁的人。
  • 影堂:指高僧的居所或寺庙内的殿堂。
  • 纱灯:一种用纱布包裹的灯,象征柔和的光线。
  • 古砌:古老的砖石阶。
  • 尘札:尘封的信札,暗示过去的回忆。
  • 疏钟:寂静的钟声,象征孤寂。
  • 夕阳:日落的阳光,常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远公”一词在古代文人中常用来指代德高望重的僧人,表达对高僧的怀念和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常蕴含淡淡的忧伤和对往事的追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耿湋对一位高僧的怀念之际,表达了他对高僧的崇敬与追思,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孤寂的体验。

诗歌鉴赏:

《濬公院怀旧》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怀的诗。开篇即以“远公传教毕,身没向他方”揭示了高僧的去世,这一信息瞬间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失落感。诗人通过对吊客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与哀悼,却又因“门人闭影堂”而显得格外孤独,给人以沉寂的印象。

接下来的“纱灯临古砌,尘札在空床”进一步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纱灯的柔光与古老的石阶形成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怀旧的情感。而“尘札”则表现了对往昔记忆的追寻,承载着对已故高僧教诲的思念与敬仰。

最后两句“寂寞疏钟后,秋天有夕阳”以钟声的寂寞和秋阳的萧条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在这幅意境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展现了深厚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公传教毕,身没向他方:遥远的高僧在完成传教之后已去往其他地方,暗指其死亡。
  • 吊客来何见,门人闭影堂:来吊唁的人看不见高僧,门徒们封闭了殿堂,表现出一种封闭与孤寂。
  • 纱灯临古砌,尘札在空床:纱灯照耀着古老的石阶,尘封的信札孤零零地放在空床上,象征着对过往的怀念与遗忘。
  • 寂寞疏钟后,秋天有夕阳:在寂静的钟声之后,秋天的夕阳照射,给人一种孤独与时间流逝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纱灯”比作温柔的回忆,用光影表达情感的细腻。
  • 对仗:如“寂寞疏钟后,秋天有夕阳”,前后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尘札在空床”,使得物品具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的怀念,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事的追忆,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公:象征德高望重的人物,承载着人们的敬仰与追思。
  • 纱灯:象征温暖和记忆,照亮了诗人的思绪。
  • 古砌:象征岁月的痕迹,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 尘札:象征往日的回忆与遗忘,承载着对过去的思念。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带给人们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远公”指的是谁? A. 普通僧人
    B. 高僧
    C. 诗人本人
    D. 吊客

  2. “纱灯临古砌”中,纱灯象征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美好的未来
    C. 生命的光辉
    D. 友情的温暖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怀念与孤寂
    C. 愤怒
    D. 希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耿湋的《濬公院怀旧》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前者通过高僧的去世展现孤独感,后者则通过对兄弟的思念传达浓浓的亲情。两首诗在情感上都蕴含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但表现手法与意象各有不同,耿湋更偏向于对宗教与个人内心的探讨,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家庭和亲情的羁绊。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