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酬楞伽室老人歌寄怀云门佛日兼简乾元老圭公并叙钟山二十年事可谓趁韵也》
时间: 2025-01-11 14:22: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门道价倾缁白,一去如何经书尺。
乾竺宗旨超隐峰,客至不鸣斋后钟。
杨岐儿孙真铁脊,二子等是僧中龙。
平生我如拆袜线,老来要认本来面。
忆昨二老初相知,竹炉拥衲清夜围。
佛眼霜颅象懒瓒,圜悟辨口吞韩非。
钟山往事无人识,我识二子因师得。
楞伽一句作么生,请问同参俱本色。
白话文翻译:
云门的道理超越了世俗的标准,一旦离去,如何来解读经书的真谛?
乾竺的宗旨超越了隐秘的高峰,客人到来时不鸣响斋后的钟声。
杨岐的后代真如铁脊般坚韧,二位弟子在僧中也是佼佼者。
我一生就像拆开袜子那样纠缠,老来想要认清自己本来的面貌。
我回忆起两位老人的初次相识,围坐在竹炉边,共享清夜的宁静。
佛的眼光让霜白的头颅显得懒散,圆悟的智慧分辨出口中所吞的韩非。
钟山的往事无人知晓,我却因为师父而了解二位弟子的故事。
楞伽经的一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请问同修的朋友们,真正的本色是什么?
注释:
- 云门:指云门宗,禅宗的一个流派。
- 倾缁白:表示道理超越了世俗的标准。
- 乾竺:指乾元寺,代表一种宗教信仰。
- 杨岐:指杨岐派,禅宗的一个派别。
- 佛眼霜颅:形容人在修行中的状态。
- 楞伽:指《楞伽经》,是重要的佛教经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元干,宋代诗人,工于诗词,受禅宗影响,作品具有哲理性和禅意。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元干对佛教思想的沉思之际,表达了对道理、宗旨、师友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修行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张元干对佛教及其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与体悟。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云门、杨岐等宗派的宗教意义,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思索和感悟。张元干在诗中提到的“竹炉拥衲清夜围”,不仅描绘了雅致的修行场景,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对比于前面的哲理思考,这一幕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详。
此外,诗中“佛眼霜颅象懒瓒”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修行的艰辛与内心的懈怠,体现了对自我内省的追求。最后提到的“楞伽一句作么生”,则是对教义的探索与对真理的渴求,展现了诗人渴望与同修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整首诗通过对道理、宗旨的探讨与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尊重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门道价倾缁白:云门宗的道理超越了世俗的标准,意在强调其深奥。
- 一去如何经书尺:一旦离开这样的道理,如何理解经典呢?
- 乾竺宗旨超隐峰:乾竺的宗旨高于隐秘的高峰,象征着智慧的深邃。
- 客至不鸣斋后钟:来客到访时,斋后钟声不鸣,表示内心的宁静。
- 杨岐儿孙真铁脊:杨岐的后代如铁脊般坚固,象征着坚定的信念。
- 二子等是僧中龙:二位弟子在僧人中出类拔萃。
- 平生我如拆袜线:人生如同拆散的袜线,复杂而难以理清。
- 老来要认本来面:老年时希望能认清真实的自我。
- 忆昨二老初相知:回忆起两位老人的初次相遇,充满温情。
- 竹炉拥衲清夜围:竹炉边的围坐,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佛眼霜颅象懒瓒:佛的智慧对待懈怠的态度,映射修行的困难。
- 圜悟辨口吞韩非:圆悟的智慧能够分辨真伪,象征着深刻的理解。
- 钟山往事无人识:钟山的往事无人知晓,表达了孤独感。
- 我识二子因师得:通过师父的教导,了解二位弟子的故事。
- 楞伽一句作么生:对《楞伽经》内容的疑惑,表现出对真理的探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我如拆袜线”形象地比喻人生的复杂。
- 对仗:如“竹炉拥衲清夜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佛教教义的探讨与个人修行的反思,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求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门:象征着深奥的宗教思想。
- 竹炉:代表宁静、修行的环境。
- 钟山:象征着往事与记忆的隐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门”指的是哪个宗派?
- A. 禅宗
- B. 道教
- C. 佛教
- D. 儒教
-
“平生我如拆袜线”中的“拆袜线”比喻了什么?
- A. 生活的简单
- B. 人生的复杂
- C. 修行的艰难
- D. 友情的深厚
-
诗中提到的“楞伽一句”指的是?
- A. 一句口号
- B. 一句教义
- C. 一句诗句
- D. 一句谚语
答案:
- A. 禅宗
- B. 人生的复杂
- B. 一句教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张元干的这首诗与李白《静夜思》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内心的探索,但张元干更侧重于宗教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人事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佛教经典及其解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