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时间: 2025-01-26 01:40:59

将军大旆扫狂童,诏选名贤赞武功。

暂逐虎牙临故绛,

远含鸡舌过新丰。

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军大旆扫狂童,
诏选名贤赞武功。
暂逐虎牙临故绛,
远含鸡舌过新丰。
鱼游沸鼎知无日,
鸟覆危巢岂待风。
早勒勋庸燕石上,
伫光纶綍汉廷中。

白话文翻译:

将军的旌旗如同扫荡狂妄的少年,
诏令上选拔贤良之士来赞美武功。
暂时追赶着如虎的牙齿,前往故乡的绛州,
远远地像是鸡舌过新丰的传闻。
鱼游在沸腾的鼎中,知道自己无日可存,
鸟儿覆巢,岂能等待狂风来临?
早已在燕石之上铭刻了功勋,
静静地等待光辉的纲领在汉朝廷中施展。

注释:

  • 狂童:指无知无畏的少年,形容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 虎牙:比喻勇猛的武器或战斗力。
  • 故绛:指唐代的绛州,古地名。
  • 鸡舌:古时传说中的一种说法,可能指传递消息的方式。
  • 沸鼎:指鱼在沸腾的鼎中游动,象征危险。
  • 燕石:指燕山的岩石,象征功勋的铭刻。

典故解析:

  • “将军大旆”:古代将军出征时,旌旗飘扬,象征威风凛凛。
  • “汉廷”:指汉朝的朝廷,历史上以其盛世而闻名,象征着权力和荣耀。
  • “鱼游沸鼎”:寓意处于危险之中,形象地描绘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历史感慨和社会现实,常运用典故和隐喻,风格细腻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商隐担任户部郎中时期,正值国家对外征战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将军出征的支持与对战争的反思,展现了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诗歌鉴赏:

整首诗展现出一种豪迈与忧虑并存的情感。开篇的“将军大旆扫狂童”使人感受到将军出征的气势,旌旗如云,令人振奋。然而,随后的描写却隐含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李商隐用“鱼游沸鼎”与“鸟覆危巢”来比喻生命的脆弱与危险,这种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传达出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中还夹杂着对功名的追求与对历史的反思。最后两句提到“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似乎在表达一种希望:希望自己的功勋能够被铭记,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记。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将军出征的送别,更是对人生、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将军大旆扫狂童:将军的旌旗如同扫荡无知的少年,展现出将军的威势与勇猛。
  2. 诏选名贤赞武功:皇帝的诏令选拔贤良之士,为将军的武功做出赞美。
  3. 暂逐虎牙临故绛:暂时追赶着勇猛的虎牙,前往故乡的绛州,隐含着壮志未酬的感慨。
  4. 远含鸡舌过新丰:远远地传来鸡舌的消息,如同遥远的谣言。
  5. 鱼游沸鼎知无日:鱼在沸腾的鼎中游动,知道自己即将面临死亡,象征着战争的残酷。
  6. 鸟覆危巢岂待风:鸟儿的巢在危险之中,岂能等待风来助力,表达了危机感。
  7. 早勒勋庸燕石上:早已在燕石上刻下功勋,暗示对荣誉的渴望。
  8. 伫光纶綍汉廷中:静静地等待着光辉的纲领在汉朝廷中施展,体现出对理想与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游沸鼎”比喻生命的脆弱。
  • 对仗:诗中上下句工整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通过“扫狂童”等表现出将军的威势与气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将军出征的支持与对战争的忧虑,表现出士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功名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权力与荣耀。
  • 旌旗:象征战斗精神与气势。
  • 鱼、鸟: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危险。
  • 燕石:象征功名与历史的铭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将军大旆扫狂童”中的“狂童”指的是: A. 无知的少年
    B. 勇猛的士兵
    C. 胆小的孩童
    D. 智慧的长者

  2. 在诗中,鱼游在沸鼎中象征: A. 生命的脆弱
    B. 战争的荣耀
    C. 财富的追求
    D. 权力的象征

  3. 诗的最终意境体现了: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C. 对个人奋斗的否定
    D.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忧虑与对国家的关怀。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壮志与历史的关系。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侠客行》相比,李白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由,而李商隐的《行次昭应县道上》则更注重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体现出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