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答 其三》
时间: 2025-02-04 15:31: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风独上子陵台,藻思天然顷刻开。
银烛不妨花下照,铁心肯向赋中回。
休怀濯锦江边梦,早应筑沙堤上来。
急裹紫霞望公至,也教凡卉识仙莱。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风轻轻飘上子陵台,灵感如自然般瞬间迸发。
银色的烛光照耀在花下,坚决的心意愿意回归诗赋之中。
不要再怀念在锦江边的梦境,早该在沙堤上建立归宿。
急忙裹着紫色的霞光期待你的到来,也让平凡的花草识别仙人的气息。
注释:
- 子陵台:指的是古人所说的子陵台,寓意高远的志向或理想场所。
- 藻思:指灵感或文思。
- 银烛:指蜡烛,象征光明和温暖的氛围。
- 铁心:坚决的心意。
- 濯锦江:洗濯锦绣的梦境,暗指美好的幻想或理想。
- 沙堤:比喻实际的归宿或落脚之处。
- 紫霞:象征美好和神秘的光辉。
典故解析:
- 子陵:传说中的隐士,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志向和心境。
- 仙莱:指仙人所处的美好境地,表达对高人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汝腾,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作清新脱俗,风格独特,受到后人的喜爱。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充满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赵汝腾追求理想与内心挣扎之际,表达了他对高人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执着。此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时期,士人普遍面临着政治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矛盾。
诗歌鉴赏:
《再答 其三》展现了赵汝腾内心深处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与思考。诗中“孤风独上子陵台”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怀。孤独的风象征着他在追求理想路上的孤单与坚持。而“藻思天然顷刻开”,则展现了灵感的突现,意在表明创作的自然与偶然。
接下来的“银烛不妨花下照”,通过银烛的光辉照亮花下,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诗人以“铁心肯向赋中回”表达了他坚定的创作决心,显示出他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勇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又一次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休怀濯锦江边梦”暗示着对过去美好幻想的告别,而“急裹紫霞望公至”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深刻地描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风独上子陵台:孤独的风轻轻飘上象征理想的高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与追求理想的精神。
- 藻思天然顷刻开:灵感突然迸发,表现创作过程中的瞬息万变。
- 银烛不妨花下照:蜡烛的光辉照耀在花下,象征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 铁心肯向赋中回:坚定的心愿意回归到创作中,表现了诗人对写作的执着。
- 休怀濯锦江边梦:不再怀念锦江边的美好幻想,表明对现实的反思。
- 早应筑沙堤上来:应当在现实中建立自己的归宿,强调务实的态度。
- 急裹紫霞望公至:希望能如紫霞般美好,期待理想的到来。
- 也教凡卉识仙莱:让普通的花草也能识别仙人的气息,表达对理想的美好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风与理想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风:象征孤独的追求与坚韧的精神。
- 子陵台:理想的象征,高洁的追求。
- 银烛:象征光明与温暖的希望。
- 紫霞:美好与神秘的象征,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A. 银烛不妨花下照
B. 孤风独上子陵台
C. 休怀濯锦江边梦
答案:B -
“铁心肯向赋中回”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创作的坚定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紫霞”象征了什么? A. 美好的幻想
B. 现实的困境
C. 理想的生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再答 其三》均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庐山谣》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再答 其三》则更关注内心的情感与理想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鉴赏与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