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引·甲申,一九四四年》

时间: 2025-04-28 07:40:44

海气生员峤。

笙鹤不归寒峭。

兰魂碧化楚江烟,霜鸿啼月,梦断素娥渺。

春风去后无芳草。

积雨花应恼。

伤心说与蝴蝶,再来只怕残枝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气生员峤。笙鹤不归寒峭。兰魂碧化楚江烟,霜鸿啼月,梦断素娥渺。春风去后无芳草。积雨花应恼。伤心说与蝴蝶,再来只怕残枝槁。

白话文翻译:

海面上的气息在峤头上升腾。笙乐声中,仙鹤不再归来,寒风凛冽。兰花的灵魂在楚江的烟雾中化为碧色,霜中的鸿雁在月下哀鸣,梦中与素娥(嫦娥)相逢却已渺茫。春风走后再无芳草。积雨后的花朵也该心生怨恨。伤心的事告诉蝴蝶,再来时只怕是残枝败叶。

注释:

  • 生员峤:指海面气息氤氲的地方,峤是高峰的意思。
  • 笙鹤:笙是一种乐器,鹤象征长寿与自由,这里指美好的音乐与自由的生灵。
  • 兰魂:兰花的灵魂,象征高洁之情。
  • 碧化:化为碧色,指兰花在烟雾中显得青翠。
  • 楚江:指长江,古称楚江。
  • 霜鸿:霜中的鸿雁,象征孤独与哀伤。
  • 素娥:指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 芳草:指春天的花草,象征生命与希望。
  • 蝴蝶:象征爱情与美好。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源于古代神话,嫦娥因偷吃仙药而飞升月宫,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兰花象征高洁、清雅和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1896-1969),近现代诗人,原名黄鹤。其诗风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青门引·甲申》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象的古诗,描绘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世界。诗开篇以“海气生员峤”引入,海气的氤氲与高峦的冷峭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微弱与不安。接着,笙鹤不归的意象不仅传达出音乐的消逝,更暗示了美好事物的失去。兰魂与楚江的结合,寓意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霜鸿啼月,梦断素娥渺”一句,描绘出一种孤独与失落。霜中的鸿雁哀鸣,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以及人事的变迁,而“梦断素娥渺”则使得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变得渺小,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哀愁。

“春风去后无芳草”的意象,再次点明生命的无常与希望的消逝。最后一句“再来只怕残枝槁”则是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气生员峤:海上的气息升腾,暗示自然界的生机。
  • 笙鹤不归寒峭:音乐与自由的失落,带来寒冷的情感。
  • 兰魂碧化楚江烟:兰花的灵魂化为青翠,象征对自然的向往。
  • 霜鸿啼月,梦断素娥渺:孤独哀鸣与梦中的渺小,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 春风去后无芳草:春天的离去,象征生命的无常。
  • 积雨花应恼:雨后花的怨恨,暗示对生活的失望。
  • 伤心说与蝴蝶,再来只怕残枝槁:与蝴蝶分享心事,恐惧未来的残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兰魂碧化”,将兰花的灵魂比作自然的美。
  • 拟人:如“霜鸿啼月”,赋予鸿雁以情感。
  • 对仗:如“春风去后无芳草”,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个人情感在社会动荡中的复杂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气:象征生命的气息与自然的变化。
  • 笙鹤:象征自由与音乐的美好。
  • 兰魂:象征高洁的情感与追求。
  • 霜鸿:象征孤独与哀伤。
  • 蝴蝶:象征美好与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笙鹤不归”,意指什么? a) 音乐的消逝
    b) 自由的失去
    c) 时间的流逝
    d) 以上皆是

  2. “春风去后无芳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快乐
    d)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蝴蝶”象征什么? a) 生命
    b) 爱情与美好
    c) 自由
    d) 难忘的回忆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b) 失落
  3. b) 爱情与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呈现孤独感。
  • 《夜泊牛津》(白居易):同样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青门引·甲申》《静夜思》均表达了对过往时光与故乡的思念,前者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无奈,后者则是对家乡的深情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黄咏雩研究》
  • 《唐诗宋词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