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吟》

时间: 2024-09-19 21:12:04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

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

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

六年不死却归来,

道著姓名人不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
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
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
六年不死却归来,道著姓名人不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惆怅的心情不断涌现,曾经的追随者们纷纷返回故乡。往日的事情难以再提,少年的时光再也无法重现。身上的泥污和岁月的风霜使得我愈加苍老,六年的艰苦磨难让我活着回来了,但连我的名字都没有人再认识了。

注释:

  • 恻恻:形容忧伤、惆怅的样子。
  • 逐臣:指追随的臣子,这里泛指曾经的朋友或追随者。
  • 前事:过去的事情。
  • 泥涂:形容身陷困境或遭受磨难,身上沾满了泥土。
  • :红色。
  • 炎瘴:指炎热的瘴气,象征艰苦环境。
  • 灵均:指神灵和气候,这里可能指的是自然环境的恶劣。
  • 道著姓名:指路上提到的名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以其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恻恻吟》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回首往昔,感慨岁月流逝与人事变迁,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人离散的惆怅。

诗歌鉴赏:

《恻恻吟》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开头两句“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引入了诗人内心的忧伤,逐臣的离去不仅是对友人的失落,也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追忆。接下来的“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诗中提到的“泥涂绛老头班白”描绘了岁月在身体上留下的痕迹,象征着经历的磨难与生活的艰辛,诗人自我形象的变化也反映出社会对个体的冷漠与无情。最后两句“六年不死却归来,道著姓名人不识”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经过六年的磨难回来,却发现自己已经被世人遗忘,令人感到深深的悲凉。整首诗透过个人经历,折射出社会变迁与人情冷暖,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恻恻复恻恻:反复的感慨与忧伤,强调情感的深厚。
  2. 逐臣返乡国:昔日的追随者们纷纷回到故乡,表明人事的变迁与离散。
  3. 前事难重论:过去的事情再也无法重提,暗示对时间的无奈。
  4. 少年不再得:青春一去不复返,强调人生的短暂。
  5. 泥涂绛老头班白:描绘沧桑与苦难的痕迹,表现岁月的无情。
  6. 炎瘴灵均面黎黑:生活环境的恶劣,对身心的摧残。
  7. 六年不死却归来: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仍然活着回到原地。
  8. 道著姓名人不识:归来后却无人记得,令人感到孤独与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泥涂绛老头班白”与“炎瘴灵均面黎黑”,展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 比喻:用“泥涂”比喻生活的艰辛,“绛老头班白”形象地表现出岁月的侵蚀。
  • 拟人:将时间描绘为一种无法挽回的力量,增强了诗的感情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感叹,既有对青春消逝的惋惜,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恻恻:代表内心的惆怅与忧伤。
  • 泥涂:象征生命中的磨难与困境。
  • 少年:代表青春与生机。
  • 六年:时间的象征,暗示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逐臣”指的是: A. 朋友
    B. 追随者
    C. 家人
    D. 陌生人

  2. “前事难重论”表现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友谊
    B. 时间
    C. 生活
    D. 记忆

  3. 诗中提到的“泥涂绛老头班白”主要表现了作者的: A. 欢乐
    B. 年轻
    C. 受伤与老去
    D. 忧愁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恻恻吟》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人事沧桑的感慨,但《春望》更侧重于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责任,而《恻恻吟》则更为个人化,强调个人经历与情感的孤独。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