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玉津》

时间: 2025-01-10 22:02:44

玻瓈江上送残春,叠鼓催帆过玉津。

蜀苑莺花初破梦,巴山风月又关身。

幅巾久已忘朝帻,短剑惟思隐市尘。

莫倚诸公容此老,西曹那许吐车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过玉津
作者: 陆游 〔宋代〕

玻瓈江上送残春,
叠鼓催帆过玉津。
蜀苑莺花初破梦,
巴山风月又关身。
幅巾久已忘朝帻,
短剑惟思隐市尘。
莫倚诸公容此老,
西曹那许吐车茵。

白话文翻译:

在玻璃般清澈的江水上,我送走了残春,
鼓声一阵阵地催促着船帆驶过玉津。
蜀地的花园里,莺鸟初次破梦而出,
而巴山的风月又让我感到惆怅。
我早已忘记了朝廷的头巾,
只想用短剑隐身于市井的尘世。
不要依赖那些公卿来宽容我这个老头,
在西边的曹州,哪里能允许我吐露心声。

注释:

  • 玻瓈:形容江水清澈如玻璃。
  • 叠鼓:这里指的是鼓声层层叠叠,催促着船只。
  • 蜀苑:指的是四川的花园。
  • 破梦:形容春天的莺鸟在梦中苏醒。
  • 巴山:指的是巴蜀地区,常用来代表四川。
  • 幅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
  • 朝帻:朝廷用的头巾。
  • 短剑:象征隐士的生活。
  • 车茵:指的是豪华的车座,象征权贵生活。

典故解析:

“巴山风月”中的“巴山”指的是四川地区,历史上常以其风景名胜而著称,诗人常常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此外,诗中提到的“西曹”是指当时的官场,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豪放、沉郁,常以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为主题,作品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舟过玉津》创作于陆游晚年,诗人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内心充满对故国的思念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此时,诗人正值人生的暮年,面对时光流逝与残春的送别,更显得愈加感慨。

诗歌鉴赏:

《舟过玉津》是一首充满浓郁情感的诗,诗人在清澈的江水上送走了残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诗中描绘的蜀苑莺花,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巴山风月的惆怅。诗人将目光投向自然景色,试图寻找内心的平静,却发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更加强烈地揭示了诗人的身世与心境。幅巾与朝帻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短剑隐喻着他对世俗的淡漠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莫倚诸公容此老,西曹那许吐车茵”则流露出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无奈,显示了其孤独的斗士形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玻瓈江上送残春:江水清澈如玻璃,送走残余的春天,表现出时光的流逝。
  2. 叠鼓催帆过玉津:鼓声一阵阵地催促着船帆,象征着生活的匆忙与无奈。
  3. 蜀苑莺花初破梦:蜀地的莺鸟在春天苏醒,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命的重生。
  4. 巴山风月又关身:巴山的风景令人感到惆怅,再次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5. 幅巾久已忘朝帻:早已忘却了朝廷的头巾,表现出诗人与世俗的隔绝。
  6. 短剑惟思隐市尘:短剑代表隐士的生活,诗人渴望逃避世俗的纷扰。
  7. 莫倚诸公容此老:不要寄希望于那些权贵,表现出对世事的失望。
  8. 西曹那许吐车茵:在权贵的地方不能自由表达,反映出诗人的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玻瓈江”,将江水比作玻璃,形象地描绘了水的清澈。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幅巾久已忘朝帻,短剑惟思隐市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官场的失望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记忆。
  • 莺鸟: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巴山:象征着故乡的依恋与思念。
  • 短剑:象征着对世俗的拒绝与隐士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玻瓈江”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江水的浑浊
    B. 江水的清澈
    C. 江水的宽阔
    D. 江水的波浪

  2. “幅巾久已忘朝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权贵的依赖
    B. 对官场的厌倦
    C. 对春天的留恋
    D. 对自然的向往

  3. 诗中的“西曹”指代什么?
    A. 一个美丽的地方
    B. 官场与权利
    C. 诗人的故乡
    D. 隐士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的孤独,但陆游更倾向于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多关注于社会的苦难与人间疾苦。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