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勾评事》

时间: 2025-01-11 06:20:02

闲庭欹枕正悲秋,忽觉新编浣远愁。

才薄只愁安雁户,

年高空忆复渔舟。

鹭翘皓雪临汀岸,莲袅红香匝郡楼。

对景却惭无藻思,南金荆玉卒难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庭欹枕正悲秋,
忽觉新编浣远愁。
才薄只愁安雁户,
年高空忆复渔舟。
鹭翘皓雪临汀岸,
莲袅红香匝郡楼。
对景却惭无藻思,
南金荆玉卒难酬。

白话文翻译

在闲静的庭院中,斜倚着枕头,正感到秋天的悲伤,
忽然感受到新编的诗篇带来的远方忧愁。
才华有限,只能惆怅于无处栖息的雁群,
年纪渐长,空自怀念曾经的渔舟。
白鹭在雪白的水边翘首,映衬着清澈的河岸,
莲花轻摇,散发着红色的香气,环绕着城楼。
面对这样的美景,反而感到羞愧于没有深厚的文学才思,
南方的金玉也难以回报我此刻的情怀。

注释

  • 闲庭:指空闲宁静的庭院。
  • 欹枕:斜倚着枕头。
  • 新编:新写的诗篇。
  • 安雁户:指归宿的雁群,借用来表示自己的无处可归。
  • 皓雪:形容白鹭的羽毛如雪般洁白。
  • 临汀岸:在水边的岸边。
  • 藻思:指有深厚的文学修养,通常指诗赋的才思。
  • 南金荆玉:比喻珍贵的东西,这里指难以回报自己情感的物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的关注。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酬勾评事》创作于一个秋天的下午,诗人在闲暇中思索自己的才华与生计,感受到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此诗正是他在这种情感中的自我对话与反思。

诗歌鉴赏

《酬勾评事》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感的抒情诗,开篇“闲庭欹枕正悲秋”,便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孤寂与忧愁。秋天的到来,常常引发对生命流逝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庭院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

“忽觉新编浣远愁”中,诗人提到的“新编”不仅指代新的诗作,也暗示着他对创作的渴望与无奈。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自谦地表达出自己才华的不足,无法像雁群那样有归宿,或如渔舟般随意。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自卑感,也突显了他对自由与归属的向往。

“鹭翘皓雪临汀岸,莲袅红香匝郡楼”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白鹭与莲花的意象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然而,诗人在对景时却感到羞愧,“无藻思”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的反思与不满。最后两句“南金荆玉卒难酬”则是对美好事物无法报答自己情感的惆怅,情感深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对自我价值的追问,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庭欹枕正悲秋:描绘一个静谧的庭院,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秋天的悲伤,暗示内心的孤独。
  2. 忽觉新编浣远愁:突然意识到自己新写的诗篇带来的忧愁,反映出诗人与创作的关系。
  3. 才薄只愁安雁户:自谦之词,感到自己的才华不足,无法获得归宿。
  4. 年高空忆复渔舟:年纪渐长,回忆起年轻时的渔舟生活,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
  5. 鹭翘皓雪临汀岸:描绘白鹭在水边翘首的画面,意象清新脱俗。
  6. 莲袅红香匝郡楼:莲花轻摇,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美好的视觉和嗅觉体验。
  7. 对景却惭无藻思:面对美景,诗人感到羞愧,缺乏深厚的文学才华。
  8. 南金荆玉卒难酬:金玉难以回报内心的情感,表示对美好的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安雁户”比喻归宿,反映出诗人对归属的渴望。
  • 拟人:如“莲袅”,赋予莲花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感受与自身才华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惘,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带来孤独与思考。
  • 白鹭:象征纯洁与自由,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莲花:象征美好与芬芳,体现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象征归宿与自由,表现出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闲庭欹枕”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 A. 忙碌的市集
    • B. 宁静的庭院
    • C. 荒凉的山野
      答案:B
  2. 诗人对自己的才华持什么态度?

    • A. 自信满满
    • B. 自谦不足
    • C. 无所谓
      答案:B
  3. “南金荆玉”表示什么?

    • A. 美好的事物
    • B. 无法回报的情感
    • C. 富贵的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感。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夜传达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刘兼与杜甫:两位诗人在孤独感与对往昔的怀念中有相似之处,但刘兼更侧重于个人的内省,而杜甫则更多关心社会与人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