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
时间: 2025-01-11 06:2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芙蓉
作者: 刘兼 〔唐代〕
素灵失律诈风流,
强把芳菲半载偷。
是叶葳蕤霜照夜,
此花烂熳火烧秋。
谢莲色淡争堪种,
陶菊香秾亦合羞。
谁道金风能肃物,
因何厚薄不相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木芙蓉花的独特美丽与短暂生命,表达了诗人对花的感慨和对秋冬来临的无奈。诗中提到,花虽美丽却失去了生机,似乎是在风流中掩饰自己的脆弱,试图在短暂的生命中偷得芳华。诗人通过对比不同花卉的色彩和香气,探讨了美的标准与价值,最后感叹金风虽能肃清万物,却无法改变花的命运。
注释:
字词注释:
- 素灵:指纯洁的灵魂或精灵。
- 失律:失去规矩,形容不再有条理。
- 诈风流:假装风流,意指虚伪的风采。
- 葳蕤:形容叶子茂盛。
- 烂熳:光彩夺目,形容花开得非常美丽。
- 谢莲:指谢落的荷花。
- 陶菊:陶渊明的菊花,意指高洁的品位。
典故解析:
- 金风:指秋风,常用来象征生命的结束和变迁。
- 谢莲: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象征淡泊名利的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木芙蓉的描写,反映了对生命脆弱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木芙蓉》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诗的开头以“素灵失律诈风流”引入,体现了花的美丽与内心的无奈,似乎在告诉我们,外表的美丽往往掩盖了内心的脆弱。接下来的“强把芳菲半载偷”则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渴望,试图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更多的美好。
诗中“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展现了秋冬的景象,与花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生命的消逝与季节的变迁。后面的“谢莲色淡争堪种,陶菊香秾亦合羞”则引入了其他花卉,与木芙蓉形成对比,反映了不同美的标准。
结尾的“谁道金风能肃物,因何厚薄不相侔”更是引人深思,金风虽然能带走万物,但真正的美与价值却无法用外在的标准去衡量。这种对生命与美的思考,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灵失律诈风流:描绘木芙蓉的美丽,却也暗示其内心的失落。
- 强把芳菲半载偷:表达对短暂生命的无奈与渴望。
- 是叶葳蕤霜照夜:描绘深秋夜晚,叶子仍然茂盛的景象。
- 此花烂熳火烧秋:花的艳丽与秋季的凋零形成对比。
- 谢莲色淡争堪种:提到谢落的荷花,暗示其色彩的单薄。
- 陶菊香秾亦合羞:陶渊明所爱的菊花,强调高洁的品位。
- 谁道金风能肃物:质疑秋风能否真正清肃万物的观点。
- 因何厚薄不相侔:探讨美的标准与价值的主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与人情世故相提并论,展现生命的脆弱。
- 对仗:形成音韵的和谐,增强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美的相对性,激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芙蓉:象征美丽与短暂。
- 金风:象征秋季与生命的结束。
- 谢莲、陶菊:分别代表不同的美和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素灵”指的是什么?
- A. 纯洁的灵魂
- B. 花的颜色
- C. 诗人的情感
-
“金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气息
- B. 秋天的到来
- C. 美丽的花
-
诗中提到的“陶菊”象征了什么?
- A. 高洁的品位
- B. 生命的脆弱
- C. 短暂的美丽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菊》 by 陶渊明
- 《秋夕》 by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木芙蓉》与《白菊》,两者都涉及自然之美,但《白菊》更强调孤独与高洁,而《木芙蓉》则探讨生命的短暂与美的相对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陶渊明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