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汾上宴别(一作许浑诗)
作者:赵嘏 〔唐代〕
云物如故乡,
山川知异路。
年来未归客,
马上春色暮。
一尊花下酒,
残日水西树。
不待管弦终,
摇鞭背花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离别的惆怅。首先,云彩和山川依旧如故乡般熟悉,但山川的变化让人感到道路的不同。长年不归的游子,今天在马上看着春天的暮色。酒杯在花下相聚,夕阳下残影映在西边的树木上。不等管弦乐曲结束,便已策马背离花丛而去。
注释
- 故乡:指诗人的故土,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 异路:意指离开的路与回家的路不同,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孤独感。
- 未归客:形容长年在外的游子,未能回到家乡。
- 春色暮:春天的景色正逢暮时,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水西树:在夕阳的映照下,西边的树木在水中倒影,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 管弦:指乐器,表示宴席上的音乐。
- 摇鞭:骑马时摇动鞭子,象征着匆匆离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约 669-740年),字子美,号虞山,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的宴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在即将离开时对故乡和友人的深情感慨。诗中通过对春色的描绘,反映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汾上宴别》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以“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引入,构建了一个相对的空间。虽然眼前的自然景色依旧,但内心的感受却因时间的流逝而产生了变化。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在即将离去之际,面对春色的凋零与酒宴的欢愉,内心的复杂情感更是凸显。
诗中的“残日水西树”一语,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离别时的酒宴虽是欢聚,却也充满了伤感,正如那句“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所传达的:离别瞬间,虽然乐声未尽,但离去的决然已然形成,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聚,又迅速流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岁月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物如故乡:云彩和自然景物依旧如故乡般亲切,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
- 山川知异路:山川虽然熟悉,但却因不同的行程而感到陌生,反映了诗人的孤独。
- 年来未归客:多年未归的游子,强调了离别的时间之长。
- 马上春色暮:骑马时看到春天的暮色,暗示美好的时光即将结束。
- 一尊花下酒:在花下举杯共饮,象征着朋友间的情谊。
- 残日水西树:夕阳的余晖映在水中的树影,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 不待管弦终:不等乐声结束,显示离别的匆忙。
- 摇鞭背花去:策马离去,象征着对过去的告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借助“云物”、“山川”等表达离别的情感。
- 对仗:如“云物如故乡,山川知异路”,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通过“春色”、“残日”、“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宴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惜,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物:象征着故乡的亲切与温暖。
- 山川:代表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生旅途的不同。
- 春色: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酒:代表了友谊与欢聚之情。
- 残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未归客”指的是:
A. 游子
B. 诗人
C. 朋友
D. 商人 -
诗中“残日水西树”中的“残日”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黄昏的落日
C. 夜晚的星星
D. 中午的阳光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离愁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离愁,但更为深沉和悲怆,反映了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涉及离别,但着重描绘了壮丽的自然与友谊的珍贵,情感更加开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