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疏山题一览亭梁溪公所书也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4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手遮西日到閒山,忽得昏鸦敛翅间。未暇拈香参佛祖,且须襆被扣祥关。月林散影参差静,风磬传音窈渺疎。拟买一廛通水竹,杖藜他日寄閒顽。
白话文翻译:
我用手遮住西边的日头,走到了清闲的山中,忽然看到黄昏时的乌鸦在空中收起了翅膀。我尚未有时间点香拜佛,只得先把被子扣好,准备过祥和的门。月光洒在树林间,影子斑驳而宁静,风中的磬声也显得幽远而疏离。我想买一间临水的竹屋,等到日后拄着拐杖安然地居住在这里,享受悠闲的生活。
注释:
- 疏山:清闲、宁静的山。
- 昏鸦:黄昏时分的乌鸦,象征宁静与孤独。
- 拈香:点香拜佛的动作,表示对佛祖的敬仰。
- 襆被:被罩,象征舒适与温暖。
- 风磬:风中传来的磬声,给人一种幽远的感觉。
- 杖藜:拄着拐杖,象征老年的安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寅(约1095年-1153年),字君复,号舫舸,南宋时期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且常反映出隐逸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胡寅隐居山林之际,表达了他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淡泊态度。诗中描绘的景象充满了恬静与美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渴望。开头两句,诗人通过“手遮西日”的动作,展示了他对黄昏时分宁静的感悟。随着黄昏的来临,乌鸦的归巢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归宿感。后面几句,诗人提到未能“拈香参佛祖”,反映了他对宗教的敬仰与现实生活的忙碌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的意境宁静,描绘的景象如月光、林影、风声等,都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恬淡的氛围。最后,诗人希望能买一间竹屋,寄情于山水之间,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平淡生活的珍视。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归宿的追求,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遮西日到閒山:用手遮住日头,表明时间已晚,正在向清闲的山走去。
- 忽得昏鸦敛翅间: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未暇拈香参佛祖:虽然想要拜佛,但无暇顾及,反映出世俗生活的忙碌。
- 且须襆被扣祥关:先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象征着希望过上安静祥和的生活。
- 月林散影参差静:月光洒在树林中,影子斑驳而静谧,营造出一种诗意的环境。
- 风磬传音窈渺疎:风中的磬声悠远而细微,进一步增强了宁静的氛围。
- 拟买一廛通水竹:想要买一间竹屋,表达了对理想栖居地的憧憬。
- 杖藜他日寄閒顽:希望未来能在这里安享清闲的生活,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昏鸦”比喻黄昏的宁静,暗示诗人的内心情感。
- 拟人:月林的影子、风中的磬声都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手遮西日”与“未暇拈香”,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世俗纷争的淡泊态度,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对内心平和的追求。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安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黄昏的到来。
- 昏鸦:象征孤独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 月林: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平和。
- 风磬:象征心灵的寂静与思考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手遮西日”意指什么?
- A. 拜佛
- B. 归家
- C. 进入山中
- D. 休息
-
诗人想买哪种房子?
- A. 临水的竹屋
- B. 临山的石屋
- C. 豪华的别墅
- D. 小镇的房子
-
诗中的“昏鸦”象征了什么?
- A. 生活的忙碌
- B. 宁静的归宿
- C. 旅途的疲惫
- D. 对佛祖的敬仰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宁静与隐逸生活,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充满了诗人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胡寅相关传记及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