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元韵答麟老》
时间: 2025-04-28 20:45: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用元韵答麟老 王炎 〔宋代〕 七闽名家子,祝发隐梵宫。 碧海掉尾鲸,不堕世网中。 熏炉起香雾,棕拂生清风。 寂寂枯木岩,中有春意融。 杖屦厌山水,习气一洗空。 违俗非崖异,入俗非雷同。 乃知行市廛,宛如坐孤峰。
白话文翻译:
七闽地区的名家子弟,剃发出家隐居在佛寺中。 像碧海中摆动尾巴的鲸鱼,不落入世俗的罗网。 熏香炉中升起香雾,棕榈拂尘带来清风。 在寂静的枯木岩石间,蕴含着春天的气息。 厌倦了山水间的行走,旧习气一扫而空。 违背世俗并非特立独行,融入世俗也非盲目跟随。 这才知道在市井中行走,宛如坐在孤峰之上。
注释:
- 七闽:指福建地区,古代分为七闽。
- 祝发:指出家剃发。
- 梵宫:指佛寺。
- 碧海掉尾鲸:比喻超脱世俗的高洁之士。
- 世网:指世俗的束缚。
- 熏炉:香炉。
- 棕拂:用棕榈叶制成的拂尘。
- 枯木岩:指荒凉的地方。
- 杖屦:行走的工具,代指行走。
- 习气:旧有的习惯或习性。
- 违俗:违背世俗。
- 崖异:特立独行。
- 入俗:融入世俗。
- 雷同:盲目跟随。
- 市廛:市井,市场。
- 孤峰:孤独的山峰,比喻高洁独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修养和超脱世俗思想的文人。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用元韵答谢麟老的作品,麟老可能是他的朋友或同道中人。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以及对自然和清净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诗中“碧海掉尾鲸,不堕世网中”一句,用鲸鱼在碧海中自由游动的形象,比喻自己超脱世俗的高洁之士。而“寂寂枯木岩,中有春意融”则通过枯木岩石中蕴含的春意,表达了即使在荒凉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清净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闽名家子,祝发隐梵宫。”:介绍了作者的身份和隐居的地方。
- “碧海掉尾鲸,不堕世网中。”:用鲸鱼的形象比喻自己超脱世俗。
- “熏炉起香雾,棕拂生清风。”:通过香炉和拂尘的意象,营造出清净的环境。
- “寂寂枯木岩,中有春意融。”:在荒凉的环境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 “杖屦厌山水,习气一洗空。”:表达了厌倦旧习和对自然的热爱。
- “违俗非崖异,入俗非雷同。”:表达了既不特立独行也不盲目跟随的态度。
- “乃知行市廛,宛如坐孤峰。”:在市井中行走也能保持高洁独立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海掉尾鲸”比喻超脱世俗。
- 拟人:如“寂寂枯木岩,中有春意融”赋予枯木岩以生命力。
- 对比:如“违俗非崖异,入俗非雷同”对比表达了既不特立独行也不盲目跟随的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以及对自然和清净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碧海掉尾鲸:超脱世俗的高洁之士。
- 熏炉起香雾:清净的环境。
- 棕拂生清风:带来清新的感觉。
- 寂寂枯木岩:荒凉的环境。
- 春意融: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海掉尾鲸”比喻什么? A. 超脱世俗的高洁之士 B. 世俗的束缚 C. 自然的美景 D. 隐逸生活 答案:A
-
诗中“寂寂枯木岩,中有春意融”表达了什么? A. 荒凉的环境 B. 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C. 清净的生活 D. 世俗的束缚 答案:B
-
诗中“违俗非崖异,入俗非雷同”表达了什么态度? A. 特立独行 B. 盲目跟随 C. 既不特立独行也不盲目跟随 D. 超脱世俗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和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炎的《用元韵答麟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炎的诗更多地强调了对世俗的超脱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