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春晚)》
时间: 2025-02-04 16:2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春晚)
作者:刘仙伦
〔宋代〕
着意留春,留不住春归难恋。
最苦是梅天烟雨,麦秋庭院。
嫩竹阴浓莺出谷,柔桑采尽蚕成茧。
奈沉腰宽尽有谁知,难消遣。
幽阁恨,双眉敛。
香笺寄,飞鸿远。
向风帘羞见,一双归燕。
翠被闲将情做梦,青楼赚得恩成怨。
对尊前莫惜唤琼姬,持杯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无法挽留的无奈。最让人难过的,是梅天的细雨和麦子成熟后的庭院。嫩竹的浓荫下,黄莺从山谷中飞出,柔软的桑树已经采尽了,蚕也已结茧。对此我感到无奈,谁能理解我心中的沉重与宽广,无法消遣这份愁苦。幽静的阁楼中,我心中充满恨意,眉头紧锁。寄托在香笺上的思念,像远方的鸿雁一样孤远。面对风中帘子,我羞于相见,只有那一对归燕在窗前飞舞。闲暇时用翠被做梦,青楼之中却只得恩怨。面对酒杯,不要吝惜呼唤琼姬,快来劝我举杯。
注释
- 着意留春:用心想留下春天。
- 梅天烟雨:梅花盛开的天,细雨蒙蒙。
- 沉腰宽:指心情沉重,体态宽大,暗示愁苦。
- 幽阁:指幽静的阁楼,象征孤独。
- 琼姬: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指代酒席上的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仙伦,生活在宋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晚时节,诗人对于春天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敏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春晚)》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季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的无奈。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提到“着意留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渴望,但随即转入“留不住春归难恋”,显示出一种无奈之情。接下来的描写中,细雨和庭院的描绘体现了春日的细腻与柔美,同时也是对现实的感慨。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巧妙地运用意象,如“嫩竹阴浓莺出谷”,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期盼。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酒席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欢乐时光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着意留春,留不住春归难恋”:表达了对春天的强烈留恋,但感叹无法留住。
- “最苦是梅天烟雨,麦秋庭院”:描绘梅花盛开的雨天和秋季的庭院,感受到时间流逝的苦涩。
- “嫩竹阴浓莺出谷,柔桑采尽蚕成茧”:春天的景象中,黄莺飞出,蚕已结茧,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消逝。
- “奈沉腰宽尽有谁知,难消遣”:内心的沉重与宽广无人理解,难以发泄。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归燕”,使自然界的生物赋予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幽阁恨,双眉敛”具有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对现实无法挽回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但也代表着转瞬即逝的美好。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同时也带有春天的气息。
- 黄莺: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酒杯:象征欢乐与聚会,反映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天烟雨”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 A. 晴天
- B. 雪天
- C. 雨天
-
“幽阁恨”中的“恨”字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琼姬”指代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酒席上的陪伴
- C. 两者都对
答案:1.C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写春天的美景与人情。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以怀古之情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本诗同样具有对春天的细腻描写,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满江红(春晚)》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