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送施德初)》
时间: 2025-02-03 16:48:51意思解释
满江红(送施德初)
原文展示:
东马严徐,名籍甚西京人物。谁不羡伏蒲忠鲠,演纶词笔。雅意中朝今小试,二年东郡弦风迹。数中兴循吏两三人,公居一。温诏趣,还丹阙。倾睿相,方前席。看云台登践,论思密勿。超览堂中遗爱在,几人同恋津亭别。顾倦游云路仆登仙,心如失。
白话文翻译:
东马严徐的名声在西京非常显赫,谁不羡慕伏蒲的忠诚和才华,能写出优美的诗文?在这高雅的情操中,我在朝中小试一下。过去两年我在东郡的经历,仿佛留下了风的痕迹。中兴之治,有两三位清明的官员,而你是其中之一。温和的诏书已发,归隐丹阙(指隐居的地方)。倾心于智者,坐在前席。看着云台上的高处,讨论事情时要心思细密。超越了堂中的遗爱,多少人同样怀念着津亭的分别。对游历疲倦,向往着云路,仿佛已失去心志。
注释:
- 东马严徐:指东马是严徐,强调其声望。
- 伏蒲忠鲠:伏蒲为古代忠臣,指忠诚与正直。
- 演纶词笔:演绎出华美的文辞。
- 雅意:高雅的情操。
- 云台:指高远的地方。
- 丹阙:隐居的地方。
- 津亭别:指分别的地方,充满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幵(毛泽东),宋代词人,以豪放和奔放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满江红》写于送别友人施德初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江红(送施德初)》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施德初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施德初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当时清明政治的期待和对理想官员的向往。诗的开篇以严徐为引,接着通过对忠诚与才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同时,诗中隐含的对政治局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马严徐:指东马严徐在西京的声名显赫。
- 谁不羡伏蒲忠鲠:表达对忠诚正直之士的羡慕。
- 雅意中朝今小试:在高雅的情操中,我在朝中小试。
- 二年东郡弦风迹:两年的经历留下了风的痕迹。
- 数中兴循吏两三人:中兴之治有几位清明的官员。
- 公居一:你是其中之一。
- 温诏趣,还丹阙:温和的诏书已经发出,归隐的欲望。
- 倾睿相,方前席:倾心于智者,坐在前席。
- 看云台登践:看着高远的地方。
- 论思密勿:讨论时要心思细密。
- 超览堂中遗爱在:超越堂中的遗爱。
- 几人同恋津亭别:多少人怀念着分别。
- 顾倦游云路仆登仙:对游历感到疲倦,向往云路。
- 心如失:心志仿佛已失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路”比喻理想的追求。
- 对仗:如“温诏趣,还丹阙”表现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风的痕迹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理想政治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马严徐:象征着名望与政治理想。
- 伏蒲:忠诚与正直的象征。
- 丹阙:隐居与理想的象征。
- 云台: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东马严徐指的是谁? A. 一位清明官员
B. 一位文人
C. 一位将领
答案:A -
“云路”指的是什么? A. 游历的道路
B. 理想的追求
C. 政治生涯
答案:B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政治的反思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相似之处,但在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 《毛泽东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