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
时间: 2025-01-23 07:39: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
作者: 翁元龙 〔宋代〕
画楼红湿斜阳,素妆褪出山眉翠。
街声暮起,尘侵灯户,月来舞地。
宫柳招莺,水荭飘雁,隔年春意。
黯梨云,散作人间好梦,琼箫在锦屏底。
乐事轻随流水。暗兰消作花心计。
情丝万轴,因春织就,愁罗恨绮。
昵枕迷香,占帘看夜,旧游经醉。
任孤山梨雪残梅,渐懒跨东风骑。
白话文翻译:
在斜阳下,湿润的画楼映出红色的光影,素雅的妆容褪去,露出山的翠眉。
街道上的声音在傍晚渐起,尘埃浸入灯户,月光洒落在大地上,似在舞蹈。
宫中的柳树招引着黄莺,水面上的荭草飘荡着大雁,春天的气息隔着一年而来。
暗淡的梨花云散作人间的美梦,琼箫在锦屏的底下轻轻响起。
欢乐的事务如同流水轻轻随之而去,暗兰的香气渐渐消散,变成花心的计策。
情丝万缕,因春天而织成,愁苦的罗绮因而而生。
我在香气迷人的枕边,倚窗看夜,旧游的记忆在酒中回荡。
任凭孤山的梨花雪和残梅,渐渐懒得骑上东风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楼:指精美的楼阁。
- 红湿:形容楼阁在夕阳下的红色光影和湿润的气息。
- 尘侵:尘埃侵入,指环境的喧闹和干扰。
- 舞地:月光在地面上如同在跳舞。
- 宫柳:宫中的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
- 隔年春意:春天的气息隔了一年,表达时光的流逝。
- 琼箫:美玉制成的箫,象征美妙的音乐。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运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和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元龙,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其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作者登上吴山,看到沧阁的壮丽景色,耳边又传来城中箫鼓声,激发了他对春天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水龙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情感。诗中描绘的画楼、柳树、水面等自然景物,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篇的“画楼红湿斜阳”渲染了特定的时光,并引入了情感的基调。随后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街声暮起”、“月来舞地”等意象,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氛围,仿佛是人们在黄昏时分的闲适生活。
诗中对春意的渴望和对往昔的追忆相交织,通过“情丝万轴,因春织就”这一句,表达了爱情的复杂与美好。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现了内心的波动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最后,孤山的梨雪和残梅,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对美好时光的缅怀,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楼红湿斜阳”:以画楼的红色和湿润描绘出温暖的傍晚。
- “素妆褪出山眉翠”:自然的妆容褪去,显露出清新。
- “街声暮起”:傍晚的街道逐渐热闹。
- “尘侵灯户”:尘埃和喧嚣侵入了宁静的生活。
- “月来舞地”:月光洒在地上,宛如舞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来舞地”,形象生动。
- 拟人:如“宫柳招莺”,赋予柳树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楼:象征美好、浪漫的生活。
- 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月:象征宁静与思念。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画楼”主要指什么?
A. 一座普通的楼房
B. 精美的楼阁
C. 乡间的小屋 -
“情丝万轴,因春织就”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爱情的复杂与美好
C. 对春天的渴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
- 李清照《如梦令》:体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翁元龙与李清照在描写春天时都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情感,而翁元龙则更注重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