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一首》
时间: 2025-02-04 13:3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事一首
刘克庄 〔宋代〕
过了田光盛壮时,年今望八复奚为。
薄浇磊磈嫌红酒,懒读聱牙喜白诗。
释子书求名卵塔,社人卜请记丛祠。
吾文谁道难施用,后有中郎赏断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失落。田光的盛壮时期已经过去,如今再看往日的辉煌有何意义?对于薄酒与红酒,他感到厌倦;对艰涩的诗文也懒得去读。释子和社人之间求名、卜请的活动让他想起了过去的风俗,而自己所写的文章又有谁来重视、施用呢?最后提及中郎的赏碑,不禁让他感到一丝惆怅和无奈。
注释
- 田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曾是赵氏的朋友,象征着壮年的辉煌与成就。
- 薄浇:指的是轻薄的浇酒,这里暗指作者对酒的厌倦。
- 聱牙:指的是难以理解的诗文,形容诗歌的艰涩。
- 释子:指佛教徒,暗示追求名利的世俗。
- 卜请:卜卦求签,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
- 中郎:指的是中郎将,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象征着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白沙,晚号天隐,南宋诗人、文学家。他以豪放激昂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以其豪情壮志的诗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势衰弱,诗人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双重困境,反映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即事一首》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者通过描写个人的感受与思考,抒发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的开头,提到“过了田光盛壮时”,可以看出作者对年轻时光的怀念,田光象征着那段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岁月。而“年今望八复奚为”,则表达了他对现状的无奈与困惑,面对岁月的流逝,他无从再回到那段美好的时光。
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厌倦,薄酒与红酒的比对,反映出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失望。“懒读聱牙喜白诗”,这里的“懒读”不仅是对诗的无奈,更是一种对复杂生活的疲惫感。在社会的变迁中,释子与社人的活动让他想起了过去的风俗,而这些传统习俗在今天看来却显得苍白无力。
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自己的文学作品无人重视,尤其是“后有中郎赏断碑”一句,暗示着虽然曾经有过的荣耀与成就,如今已成往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真实的生活描写,展现了一个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了田光盛壮时:怀念年轻时的辉煌与活力。
- 年今望八复奚为:对现实的反思,感到无奈。
- 薄浇磊磈嫌红酒:对生活品质的失望,厌倦了繁琐的饮酒。
- 懒读聱牙喜白诗:对艰涩诗文的疲倦,渴望简单直接的表达。
- 释子书求名卵塔:反映社会风俗与追名逐利的现象。
- 社人卜请记丛祠:传统文化的延续,但显得无奈。
- 吾文谁道难施用:对自己作品的无奈,感到孤独。
- 后有中郎赏断碑:对往日荣光的追忆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田光的盛壮时期比喻年轻时的辉煌。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过往的缅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意象分析
- 田光:象征年轻时的力量与成就。
- 红酒与白诗:代表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对文化的渴求。
- 释子与社人:象征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和习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田光”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年轻的岁月
C. 历史人物
D. 书中的角色 -
“懒读聱牙喜白诗”中的“白诗”指的是什么? A. 简单易懂的诗
B. 难以理解的诗
C. 现代诗
D. 古代诗 -
诗中提到的“社人卜请记丛祠”反映了什么? A. 对当代文化的批判
B. 对传统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个人成就的追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即事一首》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杜甫在《登高》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而刘克庄则通过个人经历与社会风俗的对比,展现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 《刘克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