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懹
陆游
曩得治中俸,湖山偶卜居。
身尝著禾谱,儿解读农书。
遇事绝欣厌,接人均戚疏。
乾坤虽浩浩,等付一蘧庐。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在朝中任职,偶然选择在湖山间居住。
自己曾经写过农田的规章,儿子却能解读农书。
面对事情我已不再有喜怒,交往的人也都变得疏远。
尽管天地如此浩渺,终究也只算是一个小小的茅屋。
注释:
- 治中俸:指的是官职的俸禄,这里指作者曾在朝中任职。
- 湖山:湖泊和山脉,象征自然环境。
- 禾谱:农田的管理规章,指农业的相关知识。
- 农书:与农业有关的书籍,诗中提到儿子能读懂,表现出对农业的了解。
- 欣厌:喜悦和厌恶,表示对事物的态度变得冷淡。
- 戚疏:亲近和疏远,交往关系的变化。
- 蘧庐:茅屋,代表简单朴素的居所,象征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蘧庐”可以引申到隐士文化,象征着归隐山林的生活。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他一生经历了南宋建立、抗金斗争等历史事件,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个人的遭遇。
创作背景:
《秋懹》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隐居的时期。此时,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愈加明显,诗中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懹》是一首反映陆游晚年生活态度的诗作。诗的开头,作者提到自己曾在朝中任职,随后选择了湖山之间的隐居生活,表明了他对官场纷扰的厌倦。接着,作者提到自己与农业知识的关系,表现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实践,这种转变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诗中提到的“遇事绝欣厌,接人均戚疏”,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与他人交往关系的疏远。这种心态反映了他在晚年时对外界的冷漠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乾坤虽浩浩,等付一蘧庐”,更是将自然的广阔与个人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曩得治中俸,湖山偶卜居。
-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从官场生活转向隐居的选择,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身尝著禾谱,儿解读农书。
- 诗人不仅自己参与农业,儿子也在学习,显示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传承。
-
遇事绝欣厌,接人均戚疏。
-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变得冷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疏远,反映了隐居后的心理状态。
-
乾坤虽浩浩,等付一蘧庐。
- 尽管天地广阔,最终归结于一间简单的茅屋,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欣厌”和“戚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蘧庐”,象征简朴与宁静,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 象征:湖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反映诗人的归隐愿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从官场到隐居的转变,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失望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透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陆游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 禾谱:代表农业知识与实践,体现出诗人对土地的热爱。
- 蘧庐:象征隐逸生活的简单与朴素,代表诗人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秋懹”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官场的热爱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旅行的渴望
-
诗中提到的“蘧庐”象征什么?
- A. 富丽堂皇的宫殿
- B. 简单朴素的居所
- C. 繁华的市镇
-
“遇事绝欣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 A. 高兴与失落
- B. 对世事的冷漠
- C. 对人际关系的依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陆游的《秋懹》和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陆游的诗更加强调对社会的失望和个人的心灵追求,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对自然的亲近与对自我精神的陶冶。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