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闭门群动息,积雪透疏林。
有客寒方觉,无声晓已深。
正繁闻近雁,并落起栖禽。
寂寞寒塘路,怜君独阻寻。
白话文翻译:
闭上门,四周的动静都沉寂了,窗外积雪透过稀疏的树林。
有客人在寒冷中才觉察到这一切,而无声的清晨已经深沉。
此时听到远处传来的雁鸣,还有落下栖息的鸟儿。
寂寞的寒塘边的路,怜惜你独自阻碍了寻觅的脚步。
注释:
字词注释:
- 闭门:关上门,表示隔绝外界的喧嚣。
- 群动息:周围的活动都安静下来。
- 积雪:积累的雪,指冬季的景象。
- 透疏林:透过稀疏的树林,形容雪的覆盖和景色。
- 无声晓:无声的清晨,指静谧的时光。
- 寂寞寒塘路:空寂而寒冷的塘边小路,表示孤独的心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通过“近雁”和“栖禽”的描写,表现出秋冬季节迁徙的鸟类,暗示孤独与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字飞卿,号青门,唐代诗人,晚唐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背景可能是冬季的某个夜晚,诗人与友人在寒冷的雪夜中共度时光,之后寄托思邻的情感,反映出对友情的珍视及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雪夜中静谧的环境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联系。首句“闭门群动息”便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氛围,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安静的冬夜。积雪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冬天的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静。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对“无声晓已深”的感受,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外界的景象在变化,诗人的内心却似乎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与孤独之中。接下来的“正繁闻近雁,并落起栖禽”则通过对远处飞雁和栖息鸟类的描绘,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离别的无奈。
最后两句“寂寞寒塘路,怜君独阻寻”更是将诗人的思念与怜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孤独的自省。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与情感的渗透中,深刻展现了冬夜的寂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闭门群动息:关闭门后,外界的动静都停止了,显示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 积雪透疏林:积雪覆盖在稀疏的树林上,描绘出冬天的景象。
- 有客寒方觉:在寒冷的环境中,客人感受到寒意,暗含着温暖与关怀。
- 无声晓已深:无声的早晨已经来临,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叹。
- 正繁闻近雁:听到远处的雁鸣,感受到迁徙的无奈。
- 并落起栖禽:还有鸟儿落下栖息,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寂寞寒塘路:寒冷、寂寞的小路,暗示着孤独的心境。
- 怜君独阻寻:对友人的关心与怜惜,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积雪”比喻内心的孤寂。
- 拟人:将“无声晓”赋予情感,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如“寒塘路”与“独阻寻”形成对仗,增强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夜的静谧与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怜惜,同时也反映了人在孤独环境中的内心感受。诗歌中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远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积雪: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寒塘:代表孤独的环境和心情。
- 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栖禽:暗示生活的延续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闭门群动息”意指什么?
A. 关上门,外界安静
B. 外面很热
C. 门没关好 -
“寂寞寒塘路”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愤怒 -
诗中的“近雁”指的是?
A. 远方的朋友
B. 迁徙的鸟类
C. 秋天的景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与孤独之情。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夜晚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温庭筠的《雪夜与友生同宿晓寄近邻》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篇诗歌均涉及离别与思念主题,温庭筠更侧重于静谧的环境与心理,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来映射离别的哀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的汇编,适合学习与欣赏。
- 《温庭筠诗集》:收录温庭筠的全部诗作,了解其风格与情感。
- 《古诗词鉴赏》:深入研究古诗词的技巧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