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洞》
时间: 2025-01-27 03:2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跨涧飞虹入洞门,
石梯级级树森森。
两崖对立自宾主,
一水长流无古今。
仙子吹笙抬鹤舞,
骚人得句伴猿吟。
个中便是蓬莱境,
何必迢迢海上寻。
白话文翻译:
飞虹跨越山涧,直入洞口,
石阶层层,树木郁郁葱葱。
两岸峭壁对峙,自成宾主,
一条溪水长流,古今如梦。
仙女吹着笙乐,翩翩起舞,
骚人吟咏,伴随着猿声。
这里便是蓬莱仙境,
何必远行海上去寻找。
注释:
字词注释:
- 跨涧:跨过山涧。
- 飞虹:高高的彩虹,形容悬空的状态。
- 石梯:石头做的台阶。
- 级级:层层叠叠。
- 宾主:这里指两岸如同主人和客人。
- 一水:一条河流。
- 古今:古代与现代。
- 仙子:神仙女子。
- 抬鹤舞:比喻仙女轻盈的舞姿。
- 骚人:文人、诗人。
- 得句:写出诗句。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
典故解析: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和长生不老的愿望,常用于诗词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 1080-约 1150),字子明,号东溟,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魏了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在其诗作中,常常表现对山水的热爱,追求自由和超脱的境界。
创作背景: 《题石洞》创作于魏了翁游览一处山水洞穴时,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歌鉴赏:
《题石洞》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如梦似幻的仙境。在开篇中,飞虹跨涧,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紧接着石梯和树木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诗的中段,诗人通过“仙子吹笙”与“骚人得句”的对比,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个中便是蓬莱境,何必迢迢海上寻”,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诗人认为真正的美好境界不必远求,身边的自然景色已经足够美丽动人。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满足,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跨涧飞虹入洞门:描绘自然景色,强调飞虹的壮丽与洞口的神秘。
- 石梯级级树森森: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洞内的幽静氛围。
- 两崖对立自宾主:象征性地描绘了两岸的峭壁,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一水长流无古今:水的流动象征时间的永恒,超越了历史的界限。
- 仙子吹笙抬鹤舞:仙女的描写给人一种空灵的美感,增添了诗的意境。
- 骚人得句伴猿吟:文人与自然同在,强调了艺术与自然的共鸣。
- 个中便是蓬莱境:直接提出主题,点明自然的美好与理想。
- 何必迢迢海上寻: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美好不在远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仙境相提并论,赋予了自然以人性化的美感。
- 对仗:如“宾主”与“古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了人应在自然中找到幸福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虹:象征美好与自由。
- 石梯:代表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
- 仙子:理想化的人物,象征美好生活。
- 猿吟:自然的声音,象征诗意与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飞虹”指的是什么?
- A. 彩虹
- B. 天空
- C. 河流
- D. 山峰
-
“两崖对立自宾主”中的“宾主”指什么?
- A. 朋友
- B. 山水
- C. 诗人和仙子
- D. 两岸的峭壁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远方的美好
- B. 自然的美丽就在身边
- C. 对理想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李白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都强调自然之美,但魏了翁更注重对生活的满足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豪情壮志。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展现了宋代与唐代诗歌的不同审美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