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时间: 2025-01-27 04:12:11

桃李春成径,本自不期人。

历下两寒士,箪瓢能悦亲。

耻蒙伐国问,肯卧覆车尘。

子既得此友,从之求日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李春成径,本自不期人。
历下两寒士,箪瓢能悦亲。
耻蒙伐国问,肯卧覆车尘。
子既得此友,从之求日新。

白话文翻译:

桃李在春天绽放,原本就不期望有人来欣赏。
在历下有两位寒士,简陋的箪瓢也能让亲友感到快乐。
耻于受到国家的询问,怎么会愿意躺在车尘之下。
既然你得到了这样的朋友,就应该向他们求取新的知识和见解。

注释:

  • 桃李春成径:桃和李树春天开花,形成小路。比喻美好的事物自然会吸引来人。
  • 历下:指的是历下山,位于现今山东省济南市。
  • 寒士:指寒门之士,出身贫寒,但有志之士。
  • 箪瓢:指简陋的器具,象征清贫的生活。
  • 耻蒙伐国问:意指不愿受到国家征召或询问,表现出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 覆车尘:车尘暗指世俗的纷扰与烦扰,象征不愿被世俗牵绊。
  • 求日新:寻求新的知识和见解,追求进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早年受王安石影响,后自成一家,以豪放、清新见称。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友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二位寒士的敬重以及对理想友谊的珍视。这一时期,黄庭坚强调内心的充实与精神的追求,反映出对现实世俗的超脱和对友谊的赞美。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开篇,桃李的春成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自然与和谐。他以诗歌为载体,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生活态度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寒士”,不仅体现了对清贫生活的认同,也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珍视。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黄庭坚选择了淡泊名利,强调内心的富足与精神的追求。

诗中“耻蒙伐国问”的情怀,传达出一种对传统价值观的超越与对自由思想的向往。他不愿被世俗束缚,选择与友人共求新知,从而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子既得此友,从之求日新”中达到高潮,鼓励人们珍惜友情并不断追求进步。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感悟,又有对友谊的赞美,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桃李春成径:桃李盛开,形成小径,暗示自然之美与人际关系的自然发展。
    • 本自不期人:美好的事物不需期待他人欣赏,体现了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 历下两寒士:在历下有两位清贫的士人,强调志趣相投的友情。
    • 箪瓢能悦亲:简单的生活也能带来快乐,反映出对物质的淡泊。
    • 耻蒙伐国问:对国家的征召感到羞耻,显示出对功名名利的超然。
    • 肯卧覆车尘:不愿意被世俗的尘埃所困扰,表达追求精神自由。
    • 子既得此友:既然得到了这样的朋友,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 从之求日新:追求新知识,与朋友共同进步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桃李开花比喻人际关系的自然和谐美。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箪瓢象征清贫而乐观的人生态度。
  •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物质生活的淡薄以及追求精神自由与进步的积极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 桃李:象征美好与自然的人际关系。
  • 寒士:象征清贫但有志的朋友,反映出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尊重。
  • 箪瓢:象征简朴的生活与内心的满足。
  • 车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干扰,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士”指的是: A. 富裕的人
      B. 清贫的志士
      C. 皇族
      D. 商人

    2. “桃李春成径”中“桃李”象征什么? A. 名利
      B. 自然之美与人际关系
      C. 志向
      D. 财富

    3. 诗人对待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
      B. 追求
      C. 淡薄
      D. 羡慕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展现了友情与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赠汪伦》: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与李白在描写友谊的手法,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感受和人际的自然,而李白则常通过豪放的情感表达对友谊的热烈。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诗集注释》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