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2:57:12

出昼民犹望,回军敌尚疑。

时非不吾以,天未胜人为。

自别知何恙,从谁话许悲。

一生长得忌,千载却空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昼民犹望,回军敌尚疑。
时非不吾以,天未胜人为。
自别知何恙,从谁话许悲。
一生长得忌,千载却空思。

白话文翻译:

白天刚过,百姓们依然在期待,
而我军退兵,敌人尚且心存疑虑。
时局并非因我而起,天意尚未胜过人力。
自从别离后,不知何时能解心中忧愁,
向谁诉说这些悲伤呢?
一生中总是多了忌惮,
千年之后却只剩下空虚的思念。

注释:

  • 出昼:指白天刚过,通常用来形容日落时分。
  • 回军:指我军退兵的状态,带有不安的情绪。
  • 时非不吾以:意思是时局并非因为我而改变,暗示个人在历史大潮中的渺小。
  • 自别知何恙:自从分别后,心中不知何以解忧。

典故解析:

  • 本诗提及了古代战争时期的情感与无奈,体现了士人对于国家、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反映了士人对政治环境的敏感以及对友人或亲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洒脱,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杨万里在悼念故友张魏公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历史感而著称。首句“出昼民犹望”,展现了白天结束后,百姓对未来的期盼与渴望,反映出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接下来的“回军敌尚疑”则描绘了战乱中的不安和恐惧,形成了生动的对比。接连两句“时非不吾以,天未胜人为”则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反思,表现出对自己在历史巨轮下渺小的感慨。

“自别知何恙,从谁话许悲”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失去友人后的深切孤独与悲伤。最后两句“长得忌,千载却空思”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对存在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的无尽追忆。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又有对历史的沉思,展现了杨万里作为士人的深邃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昼民犹望:描绘了白昼刚过去,百姓仍在期待未来的美好,暗示着对生活的希望。
  2. 回军敌尚疑:我军退回,敌人仍然感到不安,显示出战争的复杂局势。
  3. 时非不吾以:感叹时局的变化并非由于自己的原因,反映出对命运的无奈。
  4. 天未胜人为:表达了对天命与人力之间关系的思考,天意未必能战胜人力。
  5. 自别知何恙:自从分别后,不知道何人能解心中忧愁,表现出孤独与无助。
  6. 从谁话许悲:向谁倾诉心中的悲伤,突出孤独感。
  7. 一生长得忌:一生中常常心存忌惮,表明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感受。
  8. 千载却空思:千年后只剩下空虚的思念,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思念的永恒。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次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
  • 比喻:将时局比作不可控的天意,展现了人生的无奈。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加强了诗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时局动荡中对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与同情,体现了士人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昼夜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军队与敌人:反映了战争带来的不安与动荡,是历史的缩影。
  • 孤独与思念:通过个人的情感表达出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首句“出昼民犹望”中“出昼”指的是:

    • A. 夜晚
    • B. 白天刚过
    • C. 黄昏
    • D. 早晨
  2. 诗中提到的“回军”指的是:

    • A. 我军进攻
    • B. 我军退兵
    • C. 敌军进攻
    • D. 敌军退兵
  3. 诗中“时非不吾以”表达的是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友情的珍贵
    • B. 人生的无奈
    • C. 战争的残酷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此诗同样反映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但李白更偏向于抒发个人情绪,而杨万里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历史和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