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蜀州放解榜第一人杨鉴具庆下孤生怆然有感》
时间: 2025-01-26 02:0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甲午五月之庚寅,渊鱼跃起三江津。
震雷霔雨夜达晨,我知决定非凡鳞。
人生富贵不逮亲,万钟五鼎空酸辛。
少年得禄羞常珍,调节滋味躬爨薪。
彻食奉盥授帨巾,此乐岂复论贱贫。
嗟我不孝负鬼神,俯仰二纪悲如新。
仕宦空饱息与嫔,左右供养无复辰。
子行射策对枫宸,綵衣楚楚映华绅。
溯江亟归娱老人,切勿著意长安春。
白话文翻译
在甲午年五月的庚寅日,深渊中的鱼在三江的渡口跃起。
震雷轰鸣,雨下得如注,直到晨曦,我明白这非凡的决定。
人生的富贵并不能与亲人相伴,万钟的美味也是空有其表,心中满是酸楚。
年轻时得到了功名却羞于珍惜,调和滋味却亲自操劳。
吃饭洗手侍奉父母,此乐岂能再论贫贱?
唉,我不孝,辜负了鬼神,抬头低头回望二十年,悲哀如新。
仕途上空有饱食与宠爱,左右供养却再无光阴。
儿子在枫树下应试,华丽衣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急忙回家去陪伴老人,切不可过于留恋长安的春光。
注释
- 甲午:指的是甲午年,即中国的干支纪年法。
- 庚寅:庚寅日,天干地支的一种组合。
- 渊鱼跃起:形容鱼在水中跳跃,象征生机勃勃。
- 万钟五鼎:古代对财富的描述,表示极高的身价。
- 爨薪:指做饭所用的柴火,象征生活的辛劳。
- 鬼神:古人对神明的尊敬,表示对祖先的愧疚感。
- 二纪:指二十年。
- 枫宸:可能指枫树下的考场。
- 綵衣楚楚:形容考生衣着华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著称,常常反映国家兴亡、个人遭遇等主题,被誉为“千古词宗”。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诗人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失落,心中对人生的感慨愈发深厚。在国家危机之际,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也有对家庭亲情的追忆。开篇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生机与活力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陆游用“震雷霔雨”反映出世事的变幻莫测,表明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伤。
诗中表达了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功名的厌倦,尤其是“人生富贵不逮亲”的感慨,突显了陆游对家庭的眷恋与对世俗名利的失望。此外,诗人还深入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人应该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而不是沉迷于浮华的追求。
全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是陆游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甲午五月之庚寅:交代时间背景,具体到年、月、日。
- 渊鱼跃起三江津:描绘自然景象,鱼跃象征生命的活力。
- 震雷霔雨夜达晨:描写天气变化,暗示人生的不确定性。
- 我知决定非凡鳞: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深刻认识。
- 人生富贵不逮亲:财富并不能替代亲情的珍贵。
- 万钟五鼎空酸辛:即使富有也难掩内心的苦涩。
- 少年得禄羞常珍:年轻时获得功名却未能珍惜。
- 调节滋味躬爨薪:辛苦操劳的生活,体现对家庭的担当。
- 彻食奉盥授帨巾:描述对父母的孝顺之情。
- 此乐岂复论贱贫:强调这种乐趣超越了贫富的界限。
- 嗟我不孝负鬼神:自责未能尽孝,辜负了神明的期望。
- 俯仰二纪悲如新:回首二十年,感慨悲伤依旧。
- 仕宦空饱息与嫔:仕途上的虚妄满足感。
- 左右供养无复辰:生活的忙碌使人失去时间观念。
- 子行射策对枫宸:孩子在考场上努力,期望未来。
- 綵衣楚楚映华绅:描绘考生衣着华丽。
- 溯江亟归娱老人:急于回家陪伴老年亲人。
- 切勿著意长安春:劝诫不要沉迷于繁华的长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非凡鳞”比喻人生的独特与珍贵。
- 对仗:如“震雷霔雨”对“夜达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与对功名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亲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雷雨:象征人生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 万钟五鼎:象征财富与地位。
- 枫树:象征考场与奋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钟五鼎”代表什么? A. 财富
B. 地位
C. 家庭
D. 以上都是 -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什么? A. 热爱
B. 厌倦
C. 无所谓
D. 渴望 -
“嗟我不孝负鬼神”中,“不孝”指的是什么? A. 忘记朋友
B. 辜负父母
C. 忘记祖先
D. 不爱国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感慨国家动乱,思念亲情。
- 王维《渔舟唱晚》: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刻关怀,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功名的反思,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疾苦。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