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二十一》

时间: 2025-01-27 04:13:14

郢客吟白雪。

遗响飞青天。

徒劳歌此曲。

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

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

叹息空凄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郢客吟白雪。
遗响飞青天。
徒劳歌此曲。
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
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
叹息空凄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来自郢地的旅客吟唱白雪的情景,声音回响在高空之中。然而,唱这首歌却是徒劳无功,世人又有谁来传唱呢?不妨让我为巴地的歌手演唱这曲子,能够和唱的也不过几千人。默默无声又有什么意义呢?无奈之中只能叹息,心中满是凄凉。

注释:

  • 郢客:指来自郢地(今湖北省的一部分)的人,常用来指代流浪的诗人或歌者。
  • 白雪:可能是指洁白的雪,象征纯洁或孤独。
  • 遗响:指残留的声响。
  • 徒劳:形容做某事是无用的。
  • 巴人:指巴蜀地区的人,常被认为是善于歌唱的人。
  • 吞声:指压抑自己的声音,不敢发言。
  • 叹息:表达无奈或失落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作品涉及各类题材,尤其以山水诗和豪情壮志的诗篇最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中,或许是在他游历巴蜀地区时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李白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白的《古风其二十一》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孤独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白雪”的吟唱引入,表面上是对美好景象的赞美,实际上却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诗的开头以“郢客吟白雪”引出主题,郢地的客人吟唱白雪,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孤独的意象。然而,接下来的“遗响飞青天”,则让这种清新变得遥不可及,似乎美好的声音注定要消散在空中。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两句,表达了李白对自己创作的无奈与失望。尽管吟唱的乐曲动人,但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能有人真正去传唱吗?诗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怀疑和对听众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突。

接下来的“试为巴人唱”,则引入了对于地方文化的反思。李白希望能为巴地的人们演唱这曲子,但“和者乃数千”,这又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明即使有众多的歌者,真正能欣赏和理解的又有多少?

最后的“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压抑自己的声音,发出无奈的叹息,这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更是对时代的反思和对人性孤独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郢客吟白雪:描绘一位来自郢地的旅人吟唱白雪,开篇引人入胜。
  2. 遗响飞青天:声音回荡在高空,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
  3. 徒劳歌此曲:唱这首歌是无用功,暗示艺术与现实的割裂。
  4. 举世谁为传:感叹世人无人传唱,表达对艺术生命力的忧虑。
  5. 试为巴人唱:希望为巴地的人民演唱,展现对地方文化的关心。
  6. 和者乃数千:尽管有众多的歌者,真正能理解的却不多。
  7. 吞声何足道:默默无声又何足道,表达对沉默的无奈。
  8. 叹息空凄然:最终的叹息,传达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凄凉。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徒劳歌此曲”与“举世谁为传”)、比喻(“白雪”象征纯洁与孤独),以及反问(“吞声何足道”),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孤独与无奈,表现了李白对自身艺术生命力的思考以及对世态人情的感慨。诗人在追求自由与理想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法共鸣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雪:象征纯洁、孤独与美好。
  • 青天:象征广阔的天空,同时也代表无尽的思念与渴望。
  • 巴人:代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 叹息:象征着失落与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郢客”指的是哪里的人?

    • A. 长安
    • B. 郢地
    • C. 巴地
    • D. 洛阳
  2. 诗中“吞声何足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安静
  3. “遗响飞青天”意味着什么?

    • A. 声音不断回响
    • B. 声音消散在空中
    • C. 声音被忽视
    • D. 声音无法传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杜甫在表达情感时,李白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孤独与理想,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民生的苦难。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集》
  • 《唐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