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
时间: 2025-01-10 18:52: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五从军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白话文翻译:
十五岁就奔赴战场,八十岁才得以归乡。
在路上遇见乡里人,家中还有谁在呢?
远远望去是你的家,松柏树下墓碑累累。
兔子从狗的洞里跑出来,雉鸡从屋梁上飞起。
院子里长满了野谷子,井边生长着野葵。
舂谷子做成饭,采葵做成羹。
羹和饭同时熟了,不知道要留给谁呢?
走出门东望远方,泪水湿透了我的衣裳。
注释:
- 征:出征,参加战争。
- 归:回家,指战士归乡。
- 阿谁:谁,问家中还有谁。
- 冢:坟墓,象征着死亡和离别。
- 兔和雉:分别象征着生存与自由。
- 旅谷和旅葵:野生谷子和野葵,生活的艰辛。
- 舂:用杵捣谷物,象征着生活的琐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特定典故,但反映了战乱中的离别与思念,传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该诗的作者身份不详,通常被认为是两汉时期的一位军人。这个时期,战乱频繁,士兵常常被征召,离开家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乱年代,表现了士兵在离家征战多年后,归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逝去时光和故人的哀伤。
诗歌鉴赏:
《十五从军行》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士兵在漫长征战生涯后的归乡情感。开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直接点出时间的跨度,令人震撼,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叹和对国家动荡的无奈。
在遇见乡里人时的疑问“家中有阿谁”,透出一种孤独感和对家人的思念。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松柏冢累累”,让人感受到死亡的沉重和对过去的回忆。兔子和雉鸡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由,反衬出士兵生存环境的压抑与无奈。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描绘了简单的生活场景,与之前的战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虽然生活琐碎,但却是对家人温情的寄托。最后几句,士兵东望故乡,泪水沾湿衣襟,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战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对家园的深切怀念,反映了战争对个体生活的深刻影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五从军征:从小就加入军队,表现了早期的无奈与责任。
- 八十始得归:漫长的征战,表达了对归乡的期待与无尽的等待。
- 道逢乡里人:在路上遇到熟人,带出一种亲切感与陌生感的对比。
- 家中有阿谁:对亲人的关心与思念,暗示可能已故的人。
- 遥看是君家:远远望去,感受到家的存在却又无法亲近。
- 松柏冢累累:墓碑的意象,象征着生死离别的苦楚。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描绘乡村生活的情景,生命在流动。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暗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表达了士兵为家人准备饭食的温情。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孤独感。
-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情感的高潮,泪水浸透了衣衫,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松柏冢来引申死亡与离别。
- 对仗:如“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兔子与雉鸡的描写赋予了自然生命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战争带来的离别与思念,通过士兵的视角,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生活的无奈,反映出战士内心的孤独与苦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柏:象征长久与生命,亦暗含祭奠与哀悼。
- 冢:墓地,代表死亡与失去。
- 兔与雉:象征生命力与自由。
- 旅谷与旅葵:生活的艰难与困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十五从军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兴奋 -
诗中提到的“松柏冢”象征着什么? A. 生机
B. 死亡
C. 战争 -
诗的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喜
B. 失落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春望》相比较,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但《春望》更多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而《十五从军行》则更集中在个人的归属感和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汉乐府诗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资料可供进一步学习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