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贯道摘坡诗如寄以自号达者之流也为赋浩浩》
时间: 2025-01-11 04:53: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浩浩歌,人生如寄可奈何。春秋去来传鸿燕,朝暮出没奔羲娥。青丝冉冉上霜雪,百年欻若弹指过。封侯未必胜瓜圃,青门老子聊婆娑。江湖流浪何不可,亦曾力士为脱靴。清风明月不用买,何处不是安乐窝。鹤胫岂长凫岂短,夔足非少蚿非多。浩浩歌,人生如寄可奈何。不能高飞与远举,天荒地老悬网罗。到头北邙一抙王,万事碌碌空奔波。金张许史久寂寞,古来贤圣闻丘轲。乃知世间为长物,惟有真我难灭磨。浩浩歌,人生如寄可奈何。春梦婆,春梦婆,拍手笑呵呵。是亦一东坡,非亦一东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开头反复强调人生如同短暂的寄居,令人感到无奈。春秋季节交替,像鸿雁一样飞来飞去,日夜轮转如同奔波的嫦娥。青丝渐渐变成白发,人生百年转瞬即逝。封侯的荣耀未必胜过农田的安乐,青门老子悠然自得。江湖漂泊又何妨,曾经强者也需为脱鞋而劳。清风明月无需金钱买来,何处不是安乐的居所。鹤的腿长,鸭的腿短,夔的脚多,蚿的脚少,这些都是自然的法则。再一次强调人生如寄,令人无奈。不能高飞远举,天荒地老间处处都是网罗。最终归于北邙,万事皆是徒劳奔波。金张、许史也早已寂寞,古代贤圣丘轲的名声也几乎被遗忘。由此可知世间万物皆为浮云,唯有真实的自我永不磨灭。再次强调人生如寄,令人无奈。春梦轻松,轻声拍手大笑,既是一个东坡,也是一个不同的东坡。
注释:
- 浩浩歌:开头的“浩浩”意指广阔、宏大,暗示人生的壮阔与短暂。
- 春秋去来:春秋交替,指时间的流逝。
- 青丝冉冉上霜雪:青丝指黑发,冉冉指缓慢地,形容人逐渐变老。
- 封侯:指封爵升官,不一定比得上田园生活的安逸。
- 清风明月:形容自然的美好,不需用金钱来交换。
- 北邙:古代传说中死者归宿之地,象征终极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而闻名,代表作有《正气歌》。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侵略与内忧外患,文天祥的作品常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反复的“浩浩歌”和“人生如寄”,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使用了多种意象,如春秋、青丝、清风明月等,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封侯与田园、清风明月与金钱等,揭示出真正的安乐并不来自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在于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我。此外,诗中对自然的感悟,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层层递进中,反映出文天祥对人生的深邃理解与对未来的无奈,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与思辨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 第二联通过春秋交替的自然现象,象征时间流逝。
- 第三联以青丝变白发来暗示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 第四联对比封侯与田园生活,强调内心的安宁。
- 第五联提出江湖漂泊的生活态度,强调居住的不拘泥于形式。
- 第六联通过自然的对比,表达一种生活的哲学。
- 第七联再次强调人生的无奈。
- 第八联反思人生的归宿,最终归于北邙。
- 第九联对于历史人物的思考,突显了世事的无常。
- 第十联总结出只有真实的自我才能长存。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生如寄”,用寄居来形容人生的短暂与流离。
- 对仗:如“春秋去来,朝暮出没”,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排比:反复的“浩浩歌,人生如寄可奈何”形成强烈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与珍惜。
意象分析:
- 春秋: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青丝/霜雪:象征年轻与衰老的对比。
- 清风明月:象征自然的和谐美好,内心的宁静。
- 北邙:象征终极归宿,人生的终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浩浩歌”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人生的短暂
- B. 自然的伟大
- C. 诗人的欢愉
- D. 社会的繁华
-
诗中提到的“青丝冉冉上霜雪”主要指什么?
- A. 青春与衰老
- B. 生命的悲哀
- C. 壮丽的山河
- D. 平淡的生活
-
诗中反复提到的“人生如寄”代表了怎样的态度?
- A. 对人生的无奈
- B. 对生活的热爱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浩浩歌》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李白更倾向于对饮酒作乐的宣泄,而文天祥则更注重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华诗词大观》
- 文天祥传记及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