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学士松图 》
时间: 2025-01-24 12:28: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赵学士松图
作者:刘基 〔元代〕
赵公拈笔作古松,
平地跃出三青龙。
蜿蜒不上霄汉去,
爽飒长留烟雨浓。
前朝美人斗草处,
犹有当时数株树。
江亭六月凉如秋,
应与此图相对愁。
白话文翻译
赵公用笔描绘古松,
古松仿佛从地面跃出三条青龙。
它蜿蜒延伸而去,仿佛要飞上云霄,
使人感到凉爽,长留于浓厚的烟雨之中。
这里曾是前朝美人与人斗草的地方,
如今仍能看到几株当年的古树。
在江边的亭子里,六月的天气凉爽如秋,
我想这幅画正好衬托出我心中的愁苦。
注释
- 赵公:指的是赵学士,可能是指历史上的名士或画家,具体身份不详。
- 拈笔:提起笔来,开始写作或作画。
- 古松:古老的松树,象征着长寿与坚韧。
- 三青龙:三条青色的龙,寓意生机与力量。
- 蜿蜒:形容曲折延展的样子。
- 霄汉:天空,指高远的地方。
- 爽飒:清凉、舒适的感觉。
- 烟雨:形容淡淡的雨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斗草:古时的一种游戏,通常是在草地上比赛找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君实,号季高,浙江绍兴人,元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的是赵学士所作的松树图,表现了诗人对古松的赞美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提到的“前朝美人斗草处”暗示着历史的延续与变化,诗人通过对古松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古松的生机勃勃与历史的沉淀交相辉映。开篇提到的“赵公拈笔作古松”,不仅说明了这幅画的作者身份,还暗示了艺术创作的生命力。诗人在这里用“平地跃出三青龙”形象地表现了古松的挺拔与力量,仿佛这棵树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与传奇的存在。
接下来的“蜿蜒不上霄汉去”,展现了古松的延展性,象征着生命的持续和追逐理想的决心。诗人用“爽飒长留烟雨浓”来形容松树在烟雨中的独特韵味,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在提到“前朝美人斗草处”时,诗人引入了对历史的回忆,表现出时光流转后的沧桑感。最后两句“江亭六月凉如秋,应与此图相对愁”,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他在江边的凉亭中,感受到的夏日凉意竟如同秋天一般,暗示着一种无奈与惆怅,正与古松的厚重历史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赵公拈笔作古松:赵公提笔画古松,设定了诗的创作背景。
- 平地跃出三青龙:古松仿佛从地面跳出,象征力量与生机。
- 蜿蜒不上霄汉去:树木的延展使人联想到向上追求的理想。
- 爽飒长留烟雨浓:描绘了松树在雨雾中的清新与持久。
- 前朝美人斗草处:引入历史背景,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犹有当时数株树:时间的流逝,依然留存的古树,勾起思念。
- 江亭六月凉如秋:对比季节的变化,传达了一种凄凉感。
- 应与此图相对愁:最后引出情感,图与愁的对比,形成呼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松比作青龙,增强了生动性。
- 拟人:古松的蜿蜒与清爽,仿佛赋予了生命。
- 对仗:如“前朝美人斗草处,犹有当时数株树”,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通过对古松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松:象征着坚韧与长青,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 青龙:代表着力量与生机,寓意着理想与追求。
- 烟雨:营造出朦胧的意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幻。
- 美人:引入人文情感,增添了生活的柔和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赵公”是指谁?
- A. 画家
- B. 历史人物
- C. 诗人
- D. 学者
-
“蜿蜒不上霄汉去”中的“霄汉”指的是什么?
- A. 地面
- B. 天空
- C. 河流
- D. 山川
-
诗中“前朝美人斗草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怀旧
- B. 快乐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 B. 历史人物
- B. 天空
- A. 怀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结合自然与情感,传达对过往的良辰美景的眷恋。
诗词对比:
- 《题临安邸》(林升)与本诗在对比古今、自然与人文的情感上有相似之处,都通过景物传达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收录了元代著名诗人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风格、主题和艺术手法进行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