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句:拙者窃鉤辄斩趾》

时间: 2025-04-27 05:28:54

拙者窃鉤辄斩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句:拙者窃鉤辄斩趾
——黄庭坚 〔宋代〕

白话文翻译:

拙者(我这个笨拙的人)偷取钩子,结果被斩断了脚趾。

注释:

  • 拙者:指自己,带有谦称的意味。
  • :偷窃。
  • :钩子,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
  • :常常、总是。
  • 斩趾:斩断脚趾,表示受到惩罚。

典故解析:

“窃钩者诛”出自《论语·颜渊》,意为偷东西的人要受到惩罚,强调了法律与道德的严肃性。黄庭坚借用此典故,表明自己在诗文创作中对模仿、抄袭的厌恶,体现出对创作独立性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丽洒脱,常以写景抒情为主。黄庭坚对诗歌的追求极为严谨,他推崇独立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的创作生涯中,反映了他对自我创作与模仿之间的深刻思考,及对抄袭行为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句诗以“拙者”开头,展现了黄庭坚谦逊的态度,强调他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省。用“窃钩”比喻抄袭,直指文人之间的道德底线,同时也隐含对自身创作的不安与反思。整句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警示后来者要尊重创作,保持自己的艺术独立性。诗中运用的“斩趾”一词,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突显了抄袭的严重后果。黄庭坚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文艺创作的深刻看法,反映了他对文学道德的重视与坚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拙者窃:自谦的称谓,表明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感到不足。
    • 鉤辄斩趾:警示抄袭的严重性,传达出对创作完全独立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偷窃与抄袭相提并论,生动地表达了两者的相似性。
    • 对仗:句式简洁有力,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与冲击力。
  • 主题思想:强调文学创作的独立性与原创性,批判抄袭行为,体现了诗人对道德的坚守。

意象分析:

  • 拙者:代表创作者的自我反思。
  • :象征抄袭的工具,暗示对他人成果的不尊重。
  • :受罚的象征,警示后果的严重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拙者”在诗中指代谁?

    • A. 诗人自己
    • B. 其他人
    • C. 文人
    • D. 无法确定
  2. “窃钩”在诗中比喻什么?

    • A. 抄袭
    • B. 偷盗
    • C. 失误
    • D. 无法确定
  3. “辄”字的意思是:

    • A. 偶尔
    • B. 常常
    • C. 从不
    • D. 不确定

答案: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残句》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自我创作的反思与追求,然而黄庭坚更侧重于对抄袭的批判,而李白则体现出豪放与醉生梦死的态度。两者在风格上有显著差异,但共同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全集》

相关诗句